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谢格太的格萨尔“面具计划”
2015-12-20 15:27:00
 

  中新社西宁12月20日电题:谢格太的格萨尔“面具计划”

  中新社记者 罗云鹏

  口中默念着格萨尔大王丰功伟绩,笔刷浸润颜料随指尖游弋,泥胚面具在高原冬阳里渐渐焕发生机,36岁的格萨尔面具艺人谢格太有着“三步走”的“面具计划”。

  藏族面具迄今可追溯历史逾2500年,发展至今包括羌姆(神舞)面具、寺院悬挂面具、戏剧面具、歌舞面具和说唱折噶面具等五大类。

  格萨尔面具艺人谢格太是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人,师承父辈制作格萨尔面具已有25年,其制作面具因表现《格萨尔》史诗中人物而得名,目前当地格萨尔面具及藏戏面具均出自其手。

  “从小听格萨尔大王的传说长大,总想让想象中的格萨尔‘活’起来,于是就迷上了阿爸手中制作的面具。”谢格太20日说,“听的故事越多,自己就越着急,但15岁以前除了看,基本上就是在打下手。”

  令谢格太记忆犹新的是1994年的春天,父亲旦正杰“宣布”可以试着完成。“当时一个面具做了大半个月,晚上梦里都在做面具,但是在上色彩的时候发现离想象中的格萨尔还隔着好几条河。”

  “失败的次数现在我都不敢想,还好有格萨尔大王的神意支撑。”也曾怀疑过自己制作能力的谢格太没有就此放弃,“后来成功的时候终于明白,做格萨尔面具不但靠技术,而且更靠融入故事中,才能还原出格萨尔大王的英武面相。”

  据了解,制作格萨尔面具原材料主选当地纯净细腻黏土,经手工捣碎成末、晾晒、方能调泥。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粉碎机,但谢格太仍然使用传统的方式筛取泥料。

  “在倒入模具前先要念经祈福,等泥胚成型后贴上纸和布,干了就能翻出来上色,不过上色时最难画的就是眼睛。”谢格太说,“先辈们流传下的技艺和秘方,不敢乱来”。

  目前,谢格太手中不仅传承着制作格萨尔面具技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班玛黑陶技艺也在其手中得以“重拾”。2013年,在当地官方扶持下,谢格太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集培训格萨尔面具制作和黑陶烧制为一体,并在当年盈利10万元(人民币)和收得12个徒弟。

  “比起做出名的黑陶,我更愿意琢磨格萨尔面具。”谢格太眼里,伴随其成长的格萨尔面具制作已然从技艺成为一种信仰,“现在面具在藏区不仅仅是宗教用具,作为工艺品挂件也十分流行。”

  中国唐卡文化研究中心学术部主任康·格桑益西认为,藏族民间面具发展以真实的写照、符号化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的成长,其特定的艺术表达语言、独特的民族地域风格以及乡土艺术魅力,将来会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把格萨尔面具传承好、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到雪域以外的世界,是我的‘三步走’计划。”谢格太说。(完)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