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3日,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400亿元。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国产影片占据6席,其中包括动画影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在暑期收获近10亿元票房的国产动画影片《大圣归来》被不少人视作国产动画电影全面复苏的一个标志,由于它的出现,本来就热闹得有些拥挤的电影资本市场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动画电影领域。但实际上,“大圣”的“归来”是否真的意味着国产动画电影黄金时代的“归来”呢?
“大圣”高票房成动画电影投资风向标
截至目前,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超过20亿元,与国内电影市场已逾400亿元的总票房相比,这样的数字似乎并不算高,但与过去几年国产动画电影市场成绩纵向比较,国产动画电影已经取得巨大进步,尤其在与美国动画电影的较量中,国产动画电影的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2015年最受关注的国产动画电影莫过于暑期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片创造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对国内动画电影行业的从业者们来说,《大圣归来》的成功,无疑是对多年来进步缓慢却多少有些不温不火的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今年以来,除它之外的不少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成绩虽然没有高到令人咋舌,却也仍然值得引起重视。
就在两三年前,中国动画电影的代表还只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市场规模也仅限于该系列创造的单片不超过2亿元的“票房天花板”。但近两年来,《熊出没》《魁拔》《桂宝》《洛克王国》《赛尔号》等国产动画电影的品牌先后确立,市场号召力也逐渐增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动画出版物、动画电视片、动画电游等构成的动画产业布局中,动画电影已经成为最具文化和品牌传播力、影响力的产品类型。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4年,国内动画制作企业和机构全年共制作完成并取得公映许可证的影片达43部,其中32部进入城市影院市场,累计票房超过11亿元,增幅达67%。全年动画电影放映总场次由2013年的265.8万场增加至487万场,增幅达45.4%;累计观众人次达8687.9万次,增幅为43.8%。与全国电影的整体发展相比,动画电影的放映场次、票房及观影人次等重要指标均一枝独秀。
就国产动画电影已经取得的逾20亿元票房和暑期国产动画电影的爆发态势来看,市场的高速发展仍然在延续。
今年,在国产动画电影上映最密集的暑期档,有20余部国产动画电影与观众见面,除了本身在创作上有所进步以外,全国45家院线推出的“动画,你早”活动也有效助推了动画电影市场的热度:从7月11日起,在不影响影院内动画电影正常排片的前提下,每天早晨特别增加9点至11点两个小时的专属动画电影特惠时段。
“好的市场反馈是资本最好的引导者。”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部主任朱玉卿说,随着国产动画电影产业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过去很少对这个市场予以关注的电影龙头企业也纷纷在该领域排兵布阵。而过去专注于动画产业的不少企业,也纷纷在旗下成立新的公司,使公司业务从动画领域向非动画领域拓展。“这些新动向,极大地推动了国产动画电影专业化水准的提高。”博采传媒有限公司总裁李炼说。
以完善的流程确立故事与制作的平衡点
但不容否认,虽然我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较以往有所提升,但就世界范围内来看,与动画电影产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和日本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全球动画电影格局中,日本和美国动画被视作两种气质迥异却都非常成功的美学风格:日本动画电影讲求情境动人,在风格上更为写意;美国动画电影则追求细节的精致和画面的形式感。但当今世界动画电影市场上,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电影显然占据了上风,可以说,迪士尼近年来推出的几乎每一部影片都能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巨大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背后,是什么在驱动整个动画电影产业的水准不断走高?
事实上,在业内外资本对动画电影投资越来越关注的同时,也造成了这个行业急功近利心态的激化。应当说,这不仅是动画电影产业存在的问题,也是整个文化产业面临的困局。近两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整体发展速度放缓,文化产业成为投资热点,从“钱不够”到“不缺钱”,资本之下的文化产业如何祛除浮躁,建立一种健康的内在驱动和发展机制,应当说是当前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基于这样的思考,前不久,11名国内一线动画电影从业人员组成的“中国动画电影制作人研讨班”走进了迪士尼。
迪士尼的生产执行机制几乎是国内所有动画电影人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动画电影行业没有迪士尼那种为实现核心创意而不惜成本搭建的完备的制作流程和体系,因此我们不得不在有限的周期中牺牲前期创意时间,提早进入生产,去找那个故事和制作的平衡点。”《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说。
《桂宝之爆笑闯宇宙》导演王云飞也认为,迪士尼的生产流程就像一台运作缜密的机器,非常值得中国动画电影行业借鉴。在故事的发想阶段,导演们会率先提出3个创意,再从中选出一个最好的,此时迪士尼所有导演和制片人将组成一个智囊团,共同来完善创意,再由导演与编剧以及美术人员组成前期项目小组,在12周的时间内将这个创意变为可视化的分镜头脚本,并将这个分镜视频进行试映,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所有成员都可以来观赏,并且可以畅所欲言。智囊团会根据大家的观后感总结出故事的问题所在,然后再由导演带领前期团队继续修改故事以及美术等方向。每部电影的故事都会经历6—9次试映与修正,当故事完全通过后,中期的制作环节就将全面展开。完善的创作流程是迪士尼动画高品质的保障。
好的故事没有方法和捷径
说到底,好的机制是为好的内容服务的。田晓鹏认为,当前中国动画电影与迪士尼优秀动画电影的根本差距就在于,创作人员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缺少在内容上“死磕”的精神。
“真正走进迪士尼我才发现,其实他们在发想和创作阶段也存在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只是他们把我们认为不正常的繁复和死磕做成了方法论,形成了常态。说到底,所有的体系其实都要为一个好的故事服务,而好的故事是没有好方法和捷径的。”《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说,“好的故事”是迪士尼提及率最高的词语,也是摆在创作第一位的要素。
所谓的“死磕”,就是要在创作中沉得住气,不断打磨影片的内容。而当下,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甚至整个中国文化产业都弥漫着不良气氛,资本运作的热度远远高于投资人对内容核心的关注度,找一个项目并迅速“码盘”,成为一些投资者的游戏。资本追着创作跑,资金的高速流动要求创作生产的速度也必须加快,破釜沉舟、卧薪尝胆式的创作也就被一些“资本至上者”视为极少数“亡命之徒”的“极端作为”。这样的现实真的有益于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吗?
“专注于内容不是一句空话。”《熊出没》系列电影总导演丁亮说。在迪士尼,新片创作之前都会有一段research(调研)工作,主创人员要走访不同的国家,了解不同的文化,学习不同的新技术,为新片做准备。这样良好的创作习惯,正在逐渐被我们遗忘。善于学习、勤于研究是对动画人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对新时代的中国动画电影人来说尤为重要。”
另一个制约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因素是内容低幼化导致的市场规模难以拓展。几年前,“喜羊羊”系列电影曾经创造了令行业振奋的“小手拉大手”观影模式,但很快,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暴露出来:“小手”的电影消费能力毕竟有限。那么,如何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合家欢动画电影,让“大手”主动拉起“小手”走进影院?虽然前两年曾有《魁拔》令市场兴奋一时,也有《大圣归来》在真正意义上赢得了市场认可,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事实上,同样的问题也曾在迪士尼出现过。由于自身偏低龄童话作品的劣势,迪士尼在过去的20年陷入低潮。为了创新,公司连续收购了漫威、皮克斯和卢卡斯影业,此后多年销售额以8%递增,到2014年销售额更达到488亿美元。但迪士尼动画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传统优势,它保留了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并在整合后的制作机制的驱动下创作出《冰雪奇缘》《超能陆战队》等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创作需要创新的勇气,也需要沉着的冷静。中国动画电影的成长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实现下一个跨越。”丁亮说。(记者 刘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