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非影业合作:热身 起跑
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把日本北海道拍美了,但很多去过南非的中国人却感叹,为什么不到开普敦、好望角拍,那里可比北海道更漂亮,而且还便宜。最近,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提出未来3年在非洲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其中就包括中非影视的合作与交流。中非电影合作能有哪些机会?需要做哪些准备?投资的商机在哪里?就此话题,《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人士。
非洲本土电影数量少
事实上,截至目前,人们很少看到非洲本土电影。以前人们对非洲的了解,多是通过研究非洲的相关书籍,或者欧美拍的非洲题材电影。比如,早年的《卡萨布兰卡》《英国病人》《走出非洲》《木乃伊》《狮子王》,近些年拍的《卢旺达饭店》《血钻》《沙漠之花》《情陷非洲》《撒哈拉骑兵》等。
在全球电影市场中,非洲题材电影被边缘化,数量较少,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电影却是由世界著名导演执导、著名演员出演,并且获得国际大奖。这也是非洲题材电影的一个奇观——量少,但经典多。当然,这些都不属于非洲本土电影。
在中国,只有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能够看到为数不多的非洲电影。2012年,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曾专门设立了“非洲电影”单元,参展影片有4部,其中包括肯尼亚电影《最老的小学生》、加蓬电影《国王的项链》。2015年,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砖五国焦点”影展单元里有一部南非电影《波西米亚》。
多年研究非洲电影的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影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勇,近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在我国,专门研究非洲影视的人比较少,在中非之间做影视合作及交流的公司或机构也比较少。我国有各种国际电影节,例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但从来没有一个非洲国际电影节。近年来在电影院,观众所能看到的非洲题材电影如纪录片电影《狂野非洲》,也是法国人拍的。
非洲对很多人来说是一块神奇的大陆。我们所看到的一些非洲题材的电影,大多是从西方人视角看非洲土著人的生活,给人的印象是非洲是一个荒蛮的、经常发生战乱的地区。在张勇看来,这是西方人的偏见所致,事实并非如此。人们总是抱着猎奇的心态去窥探非洲,去凝视非洲。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有一个“非洲放映室”,不定期放映非洲题材电影,最近放映了南非电影《四角社区》、行者梁子拍摄的纪录片《嫁到非洲》等。这些都为中国人了解非洲电影开辟了一个窗口。
中国电影极少进入非洲
上世纪70年代,中央新影曾拍过新闻纪录片《坦赞铁路在建设中》,在中国和坦桑尼亚两国人民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2014年4月,为纪念中坦建交50周年,由海口广播电视台摄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斯瓦希里语部译制的电视纪录片《不能忘却的记忆——坦赞铁路圆梦纪行》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播出,也是继《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中国电视剧之后,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播出的第一档中国斯语版电视纪录片。但迄今为止,中国电影进入非洲的数量极少。
目前,在非洲市场,很少能在电影院里看到中国当代的电影。即便在南非的电影院,放映的都是以欧美为主的电影,南非本土电影基本上每个月放映一部,放映的中国电影就更少了。
“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和技术都达到一定的高度,中国电影可以去西雅图、泰国,到‘一带一路’的这些国家去,为什么不可以去非洲呢?”在张勇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了解非洲的人不多,了解非洲的人不懂电影,懂电影的人完全不了解非洲。
张勇曾就此话题拜访过原中影公司工作人员陆孝修老师,谈起当年公司组建非洲小组的经历,陆孝修叹息因种种原因公司的中非电影业务中断了。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苗晓天也告诉记者,以前中非合拍电影的项目极少,但最近也听说有的电影公司有项目想去南非拍了。
打开互相了解的 窗口
“我们去非洲的时候,他们以为我们人人都会武功,他们是通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影来了解我们的。”张勇介绍,今年以来我国启动了一系列中非影视热身运动。9月,2015北京影视剧非洲展播季在非洲上演;刚刚过去的11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2015年非洲电视节上,中非两地12家机构代表签署了包括节目播出、频道运营在内的5项影视合作协议。
非洲是一个由54个国家组成的大陆,各国历史发展状态不一样,影视剧的需求不一样。张勇认为,对非洲的影视传播应该分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题材内容的输出。比如,有的国家刚刚打完仗,大多会喜欢战争题材影片,有的国家正在发展教育,大多喜欢教育题材影片。
在张勇看来,如今国家将中非合作提到一个战略新高度,影视作为中非合作的一个桥梁,要充分利用起来。“在非洲,看电影、看电视的比看书的人多,2012年在非洲播放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影响深远。目前,正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温州两家人》的不少戏就是在坦桑尼亚拍的。”张勇说道。
《媳妇的美好时代》自从在非洲播出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了“中国影视剧走进东非工程”“1052”等一系列中国影视剧译制工程项目。其中,“1052”工程,即译制10部电视剧、52部电影、5部动画片、4部纪录片供非洲国家主流媒体播出。
一个叫尼克的美国小伙子,在中国专门给中国影视剧配英文字幕,他配过的中国电影有《孔子》《不二神探》《人再囧途之泰囧》等。他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他完成了供非洲播出的电视剧《北京青年》的配音。从他的经验看,非洲人喜欢看爱情片。
“非洲对中国的印象是人人都会武功,当你听到他们对我们是这种印象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反过来思考?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人来了》从西方视角有意夸大中国在非洲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以我们的视角通过影视作品向非洲传递正确的信息,以正视听。我们影视人是不是应该承担起责任来做点什么?我们对非洲电影市场应该重视起来,期待中国电影真正走进非洲。”张勇透露,今年在中国市场火爆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目前正在洽谈输出非洲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