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黄鹤楼壁画作者三十年后再登楼 难释武汉情结
2015-11-21 16:54:00
 

黄鹤楼壁画作者三十年后再登楼难释武汉情结

周令钊创作的黄鹤楼壁画。

周令钊向记者讲述当年的绘图情景

  “30年了,壁画还像新的一样,真好!”昨日上午,96岁的画家周令钊来到黄鹤楼参观。从1938年到1982年,他曾两次参与黄鹤楼壁画的创作,1985年建成开放的新黄鹤楼一楼大厅那幅陶瓷大壁画《白云黄鹤》,就是他亲自设计并主持烧制的。

  一张素描考进武昌艺专

  17日,平江县周令钊美术馆开馆,在家乡参加开馆仪式回北京时,周令钊和女儿周蓉途经武汉,昨日专程到黄鹤楼参观。虽然坐着轮椅,但周令钊跟人交流时思路非常清晰。

  周蓉告诉记者,父亲的艺术生涯和武汉有不解之缘。上世纪30年代中期,周令钊在长沙学了两年美术后外出打工,在老师的劝说下,他于1935年来到武汉报考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当时其他学生的考试已经结束了,父亲参加的是插班生考试。有一道考题是素描,他在现场看到一名马脸、头发蓬松的老师,觉得很有意思,就先画了一张素描,本来还想做其他考卷,在他身后看他画画的校长说,‘你不用再考了’,父亲就这样进了武昌艺专”。

  周蓉提到的校长,是近代美术教育家、画家、武昌艺专创办人唐义精,他是著名画家唐一禾的哥哥。

  抗战时期在黄鹤楼创作巨幅壁画

  1938年7月至9月,19岁的周令钊参加了黄鹤楼抗日壁画《全民抗战》的创作,当年的《新华日报》报道:“当你走过武昌汉阳门的时候,即可以望见黄鹤楼上(奥略楼下蛇山护壁,记者注)的巨大的全民抗战的壁画,据说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幅大画。”漫画家廖冰兄曾回忆,他在武汉沦陷前看见周令钊创作,“他年纪最小,用梯子吊在黄鹤楼上,左右摆动着梯子画整幅大画上面部分,很精彩”。

  昨日上午,周令钊专门到黄鹤楼旧址(即长江一桥武昌桥头堡),寻找当年他参与创作《全民抗战》的痕迹,“那个城壁已经没有了,但蛇山还在”。

  周令钊说,因为当年他最年轻,壁画最上面的部分都是他站在梯子上画的。壁画最高约12米,梯子的长度不够,便将梯子绑在护壁的栏杆上,下部再绑一个小板凳隔出一段距离,“当年我没有恐高症,翻过栏杆站到梯子上,也不系安全绳。画的时候一只手拿着颜料盘,还要用手臂夹住梯子,另一只手在墙上画,画不同的部位时还会摆动梯子,就像玩杂技一样”。

  他在黄鹤楼壁画中设计了拿三棒鼓的仙人

  1982年,新黄鹤楼总设计师向欣然邀请周令钊创作一幅陶瓷壁画。为了体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意境,周令钊设计了十几个人物,昨日他透露了几个创作中的“小秘密”。

  “左边穿白衣服拿着酒杯的人是李白,”周令钊说,“还有一个人拿着三棒鼓,三棒鼓是流传于湖北天沔一带的曲艺,所以我设计了这个人物”。

  位于黄鹤楼一楼正厅的这件陶瓷壁画高9米、宽6米,用756块瓷板画拼成。周令钊说,当年设计线稿并不难,难在泥坯上刻好后,进窑烧制的过程,“我带了7名学生在宜昌彩陶厂工作了一年,我们把泥坯一块一块刻好,进窑烧制后取出来上釉,再烧一次。那时候还是人工烧窑,温度不好控制,烧坏了很多,只得重新做”。

  周令钊被称为“国家名片设计师”

  周令钊是湖南省平江县人,7岁开始画画,至今笔耕不辍。创作了诸多为公众熟知的作品,被誉为“国家名片设计师”。代表作有: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五一游行队伍的美术设计;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设计;人民大会堂湖南厅《韶山》湘绣画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历史油画《五四运动》、民族宫建筑艺术设计等。

  他担任过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票面总体设计。

  他还参与了国徽、团徽设计。

  (记者黄征 通讯员王红念 江萌)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长江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