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饿了么撇清美团选择滴滴 将就配送业务全面合作
2015-11-14 06:06:00
 

  原标题:倔强的!饿了么撇清美团,选了滴滴

  在连续澄清美团合并饿了么的36天之后,张旭豪“倔强”地撇清美团,选择了滴滴出行!

  11月12日晚,饿了么CEO张旭豪确认饿了么已获滴滴投资,与此同时声明,关于网络上出现的饿了么与某友商合并的消息,纯属无中生有,严重失实。昨天,滴滴官方也已确认:已与外卖平台饿了么敲定战略投资方案,不过细节暂不便透露。

  美团合并?拼命澄清

  自10月8日,大众点评与美团宣布合并后,关于美团合并饿了么的传闻一直没有停止。对此,饿了么至少在各种场合澄清了三次。

  两周前,在饿了么总部,关于合并和资本运作一事,饿了么CEO张旭豪曾和记者进行过这样的对话:

  记者:互联网有很多合并案例,现在O2O烧钱挺厉害的,投资人有没有对我们施加压力?

  张旭豪:饿了么永远会保持独立的发展,对于别人或者跟其他人有一家亲的机会,很多现在看还为时过早。未来整个发展,我们更多重点不是放在C(个人)端,而是放在B(公司)端。给B端商户全方位的服务,这是饿了么跟其他企业差异化的地方。关于收入,我们是所有外卖平台最高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给B端提供服务,包括流量、物流,还有供应链的服务。投资者对我们的信心是很大的。

  记者:关于合并,有没有哪几家公司跟饿了么有意向接洽过?饿了么融资经过多轮的融资之后,管理层和董事会的话语权有没有发生改变?

  张旭豪:目前还没有收到任何一家公司要跟我们接洽。经过多轮融资的平台,很多时候要让一家公司更健康的走,就是要让他们独立,管理层仍然把控着整个公司的方向。

  记者:饿了么有独立上市的计划吗?

  张旭豪:我们刚刚聘请了CFO 加入团队,也是行业非常资深的人士。这方面不太方便透露,只能说我们2018年之前还是有上市计划的。

  记者:对盈利有时间预期么?

  张旭豪:反正2018年之前就要上市,上市的时候你就知道了,没多长时间,现在已经2015年底了,最多两年时间了。2018年饿了么正好创业十年,上市不代表我们结束了,上市代表新的起点,我们要拿更多的钱做很多创新的事情。我们还在一些食品方面,有可能饿了么会出一些高科技食品,比如说吃一块饼干一天就不饿了。

  记者:成功的概念是什么?

  张旭豪:每个人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成功,但是又很难。

  如今,饿了么日均交易额超过8000万,我不确定能不能到1亿,饿了么餐厅渗透率还有蛮多没有覆盖,因为我们的物流能力没有达到。

  另外,“有菜”占到了整体供应链的比重也很少,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认为外卖未来还有十倍的增长,五年以后再探讨这个问题。

  为什么不是美团

  外界为什么一直传言饿了么要被美团收购?一个重要原因是去年5月饿了么曾获得大众点评领投的8000万美元融资,如此,在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的“新美大”格局下,饿了么的地位略显尴尬,点评是股东,美团旗下的外卖又是火拼的竞争对手。

  在美团方面,最好的结果是:合并点评之后,顺便把饿了么给收了,如此又灭了一个对手。但是,处于风口、近两年估值火箭般长到30亿美元的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并非等闲之辈,他是个倔强、骨头很硬的人,某种意义上,跟美团的创始人王兴有几分类似,要屈膝进入美团大版图中,张旭豪不干!

  从大众点评和美团合并后的博弈来看,美团王兴的狼性越发明显。11月10日,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发内部信称,即日起不再担任新公司联席CEO,转任公司董事长,王兴将担任新公司CEO。与此同时,大众点评网联合创始人李璟、大众点评网最早的天使投资人王雨即日起从大众点评网退休。有自媒体人用“十年点评,一朝春尽”来形容这场合并,标题有点夸张,但就对商业竞争的残酷而言,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王兴,一定不会放弃这次千载难逢的商业巅峰时刻。

  如此,张旭豪,一个要自尊、“做一件事就是能自己决策”的人;王兴,一个被认为“中国互联网欠王兴一次成功”的人,如果饿了么进入美团的版图,生于1985年、刚满30岁的张旭豪,输于早生其6年的王兴的可能性大一点。如果这样,张旭豪索性坚决拒绝美团的任何暗恋。

  合力搭建物流体系

  拒绝了美团,某种意义上也拒绝了大众点评!在大众点评入股饿了么之后,点评的外卖业务基本都有饿了么来承接,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之后,尤其在点评创始人张涛做董事长负责长线战略、美团王兴负责业务执行之后,饿了么还能继续承接大众点评的外卖业务么,这也是个悬念。尽管饿了么CEO张旭豪说,大众点评带来的流量有限,影响不大,但具体的流量占比数据,并没有给出。

  同时,饿了么张旭豪的野心,已不仅是做一个外卖APP,而是借外卖切口要构建一个平台型的企业。如何构建?第一步的瓶颈就是物流,目前,饿了么的日均交易额超过8000万元,很快突破1亿元,因物流员工增加,饿了么的员工数从2014年4月200人,膨胀到2015年10月的12000人,但是,张旭豪仍然坦承,“饿了么”餐厅渗透率还有蛮多没有覆盖,因为物流能力没有达到。

  在物流平台建设中,饿了么也从原来的自建物流,到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今年8月,饿了么自行研发的配送系统蜂鸟系统就宣布对外开放,对接第三方团队和众包物流未来,不止是送外卖,更多本地生活的配送也将依托于这个物流平台,比如京东到家、顺丰等。而这可能只是一步,引入滴滴出行这个战略投资者,也是饿了么物流网络布局的重要一步。

  据悉,饿了么和滴滴将就配送业务全面合作,合力搭建两个轮子电动车加四个轮子汽车的“2+4”同城配送体系。目前合作已在北京试运营,12月将全面上线。

  饿了么争取在2018年之前IPO上市,今年8月底F轮6.3亿美元融资后,饿了么估值超过30亿元。滴滴的引入,是解决饿了么物流瓶颈的重要一环,对估值可谓锦上添花。而对滴滴,其竞争对手,Uber早在去年8月就推出了餐馆外送服务,名为UberFRESH (Uber生鲜),号称十分钟之内,将把外卖从本地的餐馆送到家。滴滴并购快的之后,今年7月完成E轮融资30亿美元,估值达到150亿美元。不过仍大大低于Uber510亿美元的估值,入股饿了么,接入外卖业务,对滴滴出行而言,估值恐怕也要涨了。

  从投资方来看,饿了么和滴滴出行两家公司,有很多共同的股东,比如金沙江创投、中信产业基金、红杉资本,这些资本经历了多家公司的合并,对行业老大和老二合并以及跨界的资本运作都十分擅长,其中金沙江创投的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就曾表示,滴滴对饿了么战略持股,未来将是个跨行业董事会和所有权交叉融合的过程。(记者 苗夏丽)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闻晨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