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陈独秀旧居及《新青年》编辑部完成腾退修缮(图)
2015-09-14 15:50:00
 

上午,陈独秀的孙女陈红女士(右)为腾退修缮后的旧居揭幕

陈红从祖父的旧居里走出

  法制晚报讯(记者 王妍)明天是《新青年》杂志创刊一百周年纪念日,这本由陈独秀创办的刊物,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重要文化阵地。今天上午,东城区北池子箭杆胡同20号的陈独秀旧居及《新青年》编辑部完成腾退修缮,未来会向公众开放。

  东城区属于老北京的核心区,散布在胡同、街巷的文物建筑、名人旧居还有很多。近几年,东城区相继完成临汾会馆、协和胡同6号、宏恩观等文物建筑的腾退修缮,其他重点文物建筑也将陆续恢复原貌。

  探访 修旧如旧格局不变 未来会向公众开放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箭杆胡同20号,推开斑驳的木门,北房门口已经挂上了“陈独秀旧居”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的牌子。屋子现在还是空置的状态。

  南北房之间的空地上展示着旧居腾退修缮前的实景照片,一间间破旧的小平房占据了院子大部分空间,房顶上砖瓦间杂草丛生。

  修缮完成后的陈独秀旧居,保持原有格局不变。院落整体占地面约250平方米,有房屋12间。据了解,东城区住建委等部门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在科学研究和考证、调研的基础上,旧居要修旧如旧,注重恢复历史原貌。

  “今年正值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之际,也是《新青年》杂志创刊100周年,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我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旧居实现腾退修缮具有重要现实纪念意义。”东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还只是完成旧居的腾退修复,下一阶段此地会设置图书室、展示厅等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

  陈独秀的孙女陈红女士介绍,这里既是《新青年》编辑部所在地,也是陈独秀的家。陈独秀在思想启蒙、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跟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此次修复腾退,可以让更多的人走进这里,了解陈独秀,了解新文化运动。

  利用 联手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将推专题展陈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长郭俊英介绍,早期《新青年》的影响有限,陈独秀到北大以后,使更多的北大教授成为《新青年》的作者,《新青年》由一个地方性刊物,转变成为以北大教授为主体的“全国性”杂志。《新青年》一跃而成为影响当时中国思想界的畅销刊物。

  1918年初,《新青年》由原来的陈独秀主撰变为同仁刊物,由北大教授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鲁迅、李大钊、高一涵等轮流编辑。

  陈独秀把《新青年》编辑部设在此处,大家在这里秉烛夜读,探讨杂志编辑的选题,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在这里编辑的《新青年》杂志近30期,影响了一代热血青年。

  据考证,李孤帆、吴君毅、高语罕、刘叔雅夫妇等其他“五四”文化名人、早期建党人士等都曾到访这里。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陈独秀旧居的修缮完成,保护了旧居的历史、文化价值,接下来将复原旧居旧貌,生动、全面地展示陈独秀生平和五四新文化的历史。

  “旧居修缮竣工后,将与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合作进行保护利用,开辟基本展陈,为东城区增加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充分发挥名人旧居的社会教育功能。”今天上午,东城区委书记杨柳荫介绍。

  明年的五四青年节将推出《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专题展陈。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办事处与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签订合作协议,陆续推出相关主题的展览陈列。“实现文物与名人旧居合理、有效利用,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积极探索专业博物馆与社区文化资源相结合的新路径。”郭俊英表示。

  据了解,这只是合作的第一步,后期,还将开展文献利用、文物保护、学术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活动,推进新文化运动历史、早期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的研究、展示及宣传。住在周边的街坊四邻也将有一处新的图书文化活动室。

  东华门街道将在这里开辟一个休闲文化活动场所,居民可以在这里下棋绘画,看书学习,旧居充分得到利用。

  链接

  《新青年》创刊

  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出版,标志着以科学、民主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7年初,陈独秀搬到现在的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原箭杆胡同9号),同期由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这里。

  保护 编制“十三五”规划 腾退修缮中法大学

  文物建筑修缮,涉及到房屋所属、居民的生活等方方面面。陈独秀旧居虽说是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历史原因,旧居里住着6户居民共22人,屋子年久失修,院子里各种私搭乱建,经建筑部门鉴定,属于危房,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尽管东城区房屋和文物管理部门采取了抢险加固、线路及消防改造等措施,但由于不具备整体修缮条件,无法彻底解决文物安全问题。

  2013年初,东城区就将陈独秀旧居腾退修缮纳入该区名城保护重点项目,列入区政府“折子工程”。住在“大杂院”里的居民知道了这个消息,也都盼着正式搬走的那一天,老住户们全都签订了搬迁协议。

  东城区地处旧城内,还有数量众多的名人旧居分布在大大小小的胡同、街巷。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文物建筑大多都住着居民,或者被一些单位所使用。把数量如此之多的名人旧居保护好、利用好是东城区的一项重要工作。 目前,仅东城区直管公房中就有1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大部分都住着居民,给文物保护修缮造成一定的困难。

  据介绍,东城区一直把文物修缮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由政府主导,在居民自愿、平等协商、公开公平的原则基础上,开展文物修缮和名人和旧居腾退。 近几年,已经陆续完成了清华寺、协和胡同6号、临汾会馆、新革路20号、宏恩观等文物腾退工作。

  眼下,东城区正在编制“十三五”历史名城保护规划,还将陆续有一批重点文物建筑被纳入计划,实施腾退修缮,其中包括位于景山街道附近的中法大学。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法制晚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