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黑龙江推出"哈尔滨俄侨系列小说"首部长篇《六角街灯》
2015-09-12 15:49:00
 

黑龙江推出“哈尔滨俄侨系列小说”首部长篇《六角街灯》

长篇小说《六角街灯》作者李文方刘锡菊摄

长篇小说《六角街灯》封面刘锡菊摄

  中新网哈尔滨9月12日电(记者 刘锡菊)12日,记者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获悉,近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长篇小说《六角街灯》。这部书是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策划并组织创作的“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文学系列丛书”的第一部作品。

  哈尔滨是一座具有多元文化传统的城市,在过去的百余年间,曾有多国侨民生活在这里。其中,留居最久、人数最多,对城市发展贡献最大的是俄罗斯侨民。因筑路、逃难、谋生等不同原因来哈尔滨并在此定居的俄罗斯人,最多时曾达到二十余万人。他们开拓了哈尔滨现代工业,传播了先进的现代文明,并一直与当地中国居民保持着睦邻友好关系。当地中国居民则对他们表现出友善、包容和尊重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成为哈尔滨当代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对此一直高度重视,策划并组织创作了“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文学系列丛书”。

  著名作家、翻译家、俄罗斯语言文学专家高莽先生写道:“这套丛书从不同时代、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人物、不同故事,揭示了人们在哈尔滨的生存、工作、斗争,爱情遭遇,使我这个九十岁的老哈尔滨人顿生思乡之情”。可见这套丛书对中俄传承友谊,加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和极大感召力。

  首部推出的长篇小说《六角街灯》是一部极具哈尔滨情味的史诗性作品。十九世纪末叶,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哈尔滨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崛起于东北亚的心脏地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俄国爆发国内战争,哥萨克士兵谢苗退居哈尔滨。他解救了正处于饥饿濒死困境中的俄罗斯贵族之女薇拉,与之结为夫妇,在哈尔滨菅草岭开办牧场,饲养奶牛。他(她)们作为第一代哈尔滨俄侨,开创了哈尔滨乳业的先河。二人生活虽贫苦,但自由豪爽、优雅高贵的气质不改,为保存俄罗斯国宝受尽艰辛。六十年代初,二人再次漂泊,远赴澳大利亚,不幸感染登革出血热,双双身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谢苗薇拉之女柳嘉,作为出生在哈尔滨的第二代俄侨,嫁给一位中国工程师。她尽一切努力,主动融入中华文明,但因不堪身心重负过早辞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柳嘉之子混血青年秦厚木,爱上随同来华援建重大工程的苏联专家之女卡秋霞。二人热烈真挚的爱情,成为第三代哈尔滨俄罗斯人步入新时代的象征。但因苏中关系交恶,二人只能生离死别,各守天涯。二十一世纪初年,卡秋霞来哈尔滨寻找当年的恋人,虽然无果而终,但她对哈尔滨这座承载了三代俄侨悲欢苦乐和自己青春梦想的城市,仍充满热爱与眷恋之情。

  《六角街灯》不仅是百年哈尔滨俄侨的生活写照,而且其中融入了大量有关历史文化知识,如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遗存,哈尔滨的多元文化传统,哈尔滨的音乐、绘画、表演艺术渊源,其中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读去令人目不暇接。

  据悉,“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文学系列丛书”其余数部小说会在年底前陆续出版。(完)

  ·作者简历·

  李文方,男,1948年12月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文学硕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编审、教授。曾任黑龙江画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等职。先后发表中短篇小说近百篇,散文、随笔数百篇。中篇小说《巴什卡小铺》《红楼情恋录》发表后,被北京《中篇小说月报》选载。2014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飞行猫:哈尔滨故事》,其中首发中篇小说《门洞鱼私语》被《文艺报》转发。出版有文学艺术评论集《漫步心灵广场》,散文随笔集《文方心语》,并有文艺美学学术专著五部出版。各种创作和著述总计500余万字。1997年获黑龙江省文联颁授“特别优秀创作奖”。分别于1988年、2013年两度获得黑龙江省文艺奖。2008年,获国家颁授“中国出版荣誉纪念章”。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