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敦煌”探路全球共享:大数据让文物“青春永驻” 【解说】“2015敦煌论坛: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和世界文化遗产保存与使用”国际学术会议近日在甘肃敦煌莫高窟举行。“‘数字敦煌’的国际合作问题”成为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希腊等国家和地区200余位参会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问题。 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保存修复科学中心主任冈田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濒危的敦煌的壁画彩塑非常珍贵,世界各国对这个人类遗产的帮助和合作很多都在共同为保存这些人类财富作出着贡献。 【同期】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保存修复科学中心主任 冈田健 1992年—2000年那时候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经济方面的因素有变化。可是现在呢,我们从日本带来的仪器,已经老了。敦煌研究院的仪器比我们还先进,这是一个明显的状况,各种各样的先进化了,中国保护文物方面的工作,包括工作方式工作内容。 【解说】随着风蚀、沙化和二氧化碳湿气对莫高窟的腐蚀,这些佛像壁画都会渐渐“老去”直至“消亡”。而“数字敦煌”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说,敦煌石窟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学术,国际接轨很重要。早期和国外的合作解决了一系列包括色彩的高保证、轨道、灯光等数字化采集技术也为我们培养了一支专业队伍。 【同期】敦煌研究院院长 王旭东 美国梅隆基金会,他们也愿意来做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尤其想做流散在世界各地的这些博物馆图书馆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物的数字化。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手段让所有的学者其他公众能够分享。现在我们的团队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独立工作了,尽管我们独立工作我们还是需要合作,因为数字技术发展太快了。 【解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说,如果“数字敦煌”产品不能在互联网上展现的话,它是没有生命力的。未来将是大数据引领科技发展的时代,其技术将会在文化遗产保存与利用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性,它必须吸纳全球资源共同参与。 【同期】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长 周欣平 在整个数字敦煌,也就是说用数字技术保护敦煌的石窟壁画、保护敦煌的文物,另外用现代化的手段用来测绘进行3D的图像等等这些方面的呈现,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而且这些成果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可以说在很多领域全世界来说都是领先的,用这种现代化的技术来做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敦煌研究院在这方面做得相当成功。 李亚龙 冯志军 甘肃敦煌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文娱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