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由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学院院长、上海香料研究所所长肖作兵教授主持完成,并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香料香精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纺织品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香精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集中体现在:香精的香气质量、稳定性和缓释性,其核心关键技术表现在香精制备、香气品质表征和控制三个方面。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香精产品技术缺乏,高端产品约80%来自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香料香精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本项目主要研究了咸味香精和缓释香精的制备、香气品质表征与控制及应用等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1.发明了基于香气与香韵协同的新型咸味香精制备与香气品质控制集成关键技术:针对传统咸味香精采用单一反应或复配技术制备方法容易造成香气难以协调可控、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香料分子与香韵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及协同机制,创立了以天然动植物资源为主要原料,通过集成氧化裂解、酶解与美拉德反应、香气调和等技术及过程控制,实现了香气与香韵结构之间的精确匹配,开发了香气协调、浓郁、天然感和稳定性好的新型咸味香精产品。其香气质量、稳定性优于国际知名品牌;2.开发了基于纳微尺度的新型胶囊香精制备与缓释控制技术:针对传统微胶囊香精颗粒偏大且尺度及分布难控制、在纺织加香过程中的分散与吸附性差和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基于纳微尺度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和传递机制,采用复凝胶、界面聚合和包结络合等技术原理,通过系统过程控制,实现了芯材与壁材、胶囊与基材之间的有机契合,开发了粒径小于200nm的新型缓释香精产品,其香气质量、稳定性、缓释性优于国际知名品牌,并有效用于高品质芳香纺织品的绿色加香;3.创立了基于仿生嗅觉原理和化学计量学方法的香气品质分析与检测技术:针对人工嗅觉的个体差异产生的香气品质评判不确定、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基于仿生嗅觉技术原理,结合香气指纹分析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开发了能有效替代人工嗅觉的香气品质分析与快速检测技术,该技术处于国际同类先进水平,并已有效用于香精产品的香气质量评价和香气品质控制。
项目实施期间共取得授权或公开发明专利41件(其中授权30件),发表学术论文116篇(SCI/EI 21篇),出版著作3部。第三方评价表明,本项目所开发的香精产品技术指标优于国际知名企业同类产品,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成果已在我国香料香精和食品行业得到广泛推广及应用,共有68个香精产品已在10多个省市的20多家知名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年产规模超过2万吨。近三年的直接经济效益为28.883亿元,间接经济效益为108亿元。本项目成果的产业化推广,打破了我国高端香精产品全部由国际知名公司垄断的局面,为我国香料香精及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