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良
贺老走得很突然,突然得让人有些不知所措。他一直身体挺不错的,总听看望过他的人说他还是那么可爱,整天乐呵呵的,和别人讲话妙语连珠,经常逗得人捧腹大笑。
如果说贺老的艺术之路从画连环画、配插图开始,那么80岁之后的贺老,便是在凭自己的记忆作画了。贺老心中一直有种“平民情怀”,他曾谦虚地说道:“我是个文化程度不高吃文艺饭的人,由于脑子里储存的只有社会底层人的事和物,所以只会画这一方面的现象及故事。”从《申江风情录》、《老上海三百六十行》,再到《弄堂里的老上海人》、《走街穿巷忆旧事》,他画的都是少时见过的东西,都是老上海稀松平常的情景,吃的、喝的、玩的,一边画他还一边配图说……
为什么我们现在爱怀念?其实是因为不舍,城市变化的速度太快,以至于还来不及观察,身边的人和物就已消失殆尽。为什么贺老能回忆,能记录下来?是因为他对于这片故土的深情,以及他多年来一直坚守自己30多平方米“四室一厅”的那份执着——“共享”着邻居炒菜时的油烟,“共享”着邻里之间因琐事的吵吵闹闹,毕竟,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画不在大小,在于自身修养的深浅。修养深,小幅求大气,修养浅,大幅亦单薄。”贺老一生对中国连环画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有人说他把“小人书”画出了“大气象”。看贺老37岁时为《边疆小故事》作的插图,线条的勾画格外精致,意境也渲染得好,这本薄薄的小故事书,留下了很多人的童年印记。
平日里,贺老爱和年轻人聊天,也愿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更多人交流,他不止一次地倡导连环画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要善于从别的艺术表现形式当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要能跟得上时代的节奏,不拘泥不保守。尤其当下,连环画的发展处于转型期之时,贺老的观点显得更加重要。
记得《走街穿巷忆旧事》的封面,印了一个大脚印,正如贺老一生的写照:一直都在不停向前走,不断向普通人群中走,不断往深了走。走的时间愈长,留下的痕迹愈深,慢慢地,也就嵌入老上海的城市肌理。2013年6月,浙江美术馆举办“谈情·说爱——贺友直艺术展”,眼见工作人员的细心负责,贺老深深感动。同年秋,贺老创作了风俗画力作《走街穿巷忆旧事》54图,并于2014年4月9日决定将这套的原作、创作草图、文字稿等文献资料捐献给浙江美术馆,以示感谢。殊不知,馆方最初只是想帮贺老做一个好展览而已,而贺老却一直记着……
贺老走了,带着他熟悉的老上海,带着上海“石库门”的老黄酒,带着无数人对他的思念。老酒需陈酿,年头越久,味道越香,贺老的画如是,时间,总会给人们带来留恋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