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实践范例
2016-03-24 12:34:18
 

  2015年12月14日至17日,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宝生一行,实地了解海南农信社“一小通”支农模式。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刘孙谋 摄

小额信贷技术员帮助村民们发展农业生产。 本报记者 陈元才摄

■本报记者 蔡佳倩

  2015年,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课题“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的农村金融创新——海南农信社案例研究”经中央批准,被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15年度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课题,同时列入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近9年来,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敢于探索,不断创新,服务“三农”,在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鲜活案例。特别是小额贷款的“海南格莱珉”模式,在机制、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在服务“三农”中创造的多项“第一”,取得的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

  志拔穷根

  农村精准脱贫的加速器

  屯昌农户林发在2008年之前,明知种冬季瓜菜很赚钱,但想贷款1万元扩大冬季瓜菜种植面积却很困难。自从2008年海南省农信社推出小额贷款服务以来,林发年年都向农信社贷款,目前他的信用额度已经提高到10万元,年均固定收入从过去的1.8万元提高到4万元左右。

  数据显示,1998年-2008年,即海南省农信社开展小额贷款创新前的10年间,海南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仅为8.43%,低于全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和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2009年-2014年,即海南省农信社实施小额贷款创新后的5年,海南农民收入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增速达到15.88%,超过了海南城镇居民和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有调查结果表明:2014年海南省农信社小额贷款带动贷款农户实现人均纯收入15436元,比2007年翻了两番;与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相比,提高了64.32%。2008年-2014年海南省农信社小额贷款带动农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2.2%(未扣除价格因素),比同期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要快7.5个百分点,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精准扶贫效果明显。2011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海南省农信社向琼中、临高、五指山、保亭、白沙5个国家级贫困县和屯昌、东方、定安、昌江、乐东5个省级贫困县累计发放小额贷款37.80亿元,惠及8.99万农户。2011年-2014年,海南省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与小额贷款发放规模呈现明显的反向变动趋势。

  其中,妇女精准脱贫效果显著。海南省农信社通过小额贷款重点扶持农村妇女生产经营。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全省共发放农村妇女小额贷款38.6亿元,直接扶持15.3万人次农村妇女发展生产,其中绝大部分小额贷款都是海南省农信社提供的。在小额贷款的扶持下,不少妇女大力发展生产经营,开展多种养殖,在短时期内摆脱了贫困,甚至实现小康。

  托起农业

  特色农业发展的催化剂

  近几年来,海南涌现出一批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形成了比较高的知名度,形成了金(芒果)、黄(哈密瓜)、青(青皮冬瓜)、蓝(渔业)、绿(苦瓜)、褐(槟榔)、彩(花卉)等特色农业。在这些农产品培育、发展与规模化进程中,海南省农信社小额贷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2003年,陵水光坡镇武山村已有农户小规模种植圣女果,但一直没有上规模。2008年海南省农信社推广小额贷款后,利用小额贷款种植圣女果的农户明显增多,圣女果种植面积显著扩大,形成了一个产业。

  在文昌,小额贷款助推重兴镇青皮冬瓜产业发展,一年纯利润高达6000多万元;在澄迈,小额贷款为农户种植地瓜提供了帮助,使桥头地瓜成为一个重要产业。地瓜等传统农产品走进了高端超市,成为知名的健康绿色食品。

  从全省情况看,通过小额贷款,相当多的农民不仅开始种植特色农产品,而且开展了多元化经营,特色农产品产量不断增长。2009年以来,海南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粮食产量在农产品总产量中的比重持续下降,水果产量占比则保持较高水平。

  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的是,海南省农信社的小额信贷技术员,不仅是“小额信贷员”,同时也是“农业技术员”,合称为“小额信贷技术员”。这些小额信贷技术员以农学专业为主,并且全部兼任中华职教社农民技术培训辅导员,大部分兼任海南省科技厅的科技特派员。小额信贷技术员“一手放贷款、一手送技术”。小额信贷技术员卢玉祥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习种子生产与经营。他发挥自己专业优势,每次下村都会到田里指导农民种植,给农作物“看病”,被农民亲切地称为“医生”。

  致富增收

  农民走向合作的新引擎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因素影响大,单个农民仅凭小规模生产很难做大和致富。根本出路在于走向合作之路,依托合作社的力量提升发展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海南省农信社通过创新小额贷款,在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欠发达地区农民走向合作之路的新引擎。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海南省农信社推出了专门针对农民合作组织的“惠农贷”。这个项目开展不到一年,海南省农信社已累计向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发放贷款287笔,金额1.31亿元;累计向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发放贷款5599笔,金额4.46亿元,促进了农民合作组织发展。

  小额贷款推进农业服务型企业发展,农业服务业不断壮大。过去海南农业分工程度低,农业服务不到位,制约了海南农业的发展,海南省农信社小额贷款支持农村服务业发展,鼓励农民开展收购、储藏、加工与运输等业务。目前,经过小额贷款推助和拓展,海南农产品基本实现田间收购、专业冷藏、快速物流的产业链条格局,农业服务化、市场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

  热带特色农业要成为海南优势产业,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是必由之路。在这个进程中,小额贷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海南农信社鼓励支持热带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通过标准化打造自己的品牌。三亚福返热带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向三亚农信社申请300万元贷款,主要用于芒果种植果园的标准化以及芒果加工技术的标准化,如今这一合作社的品牌知名度得到很大程度提升。

  培育乡风

  农村和谐稳定的助推器

  海南省农信社小额信贷技术员在发放贷款时,除了提供金融服务外,还关心农户家庭关系、居住环境、子女教育、身体健康等情况,成为推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助推器。

  海南省农信社向农民发放小额信贷,首次贷款要求3-5户联保,联保户大多是邻里。依托传统乡土文化,加上共同经济利益,小额贷款优化了邻里关系。农户普遍反映,参与小额贷款后,“五多五少”的新趋势明显:一是相互学习的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二是合作交流的多了,家长里短的少了;三是追求发展的多了,无事闲聊的少了;四是家庭和睦的多了,邻里纠纷的少了;五是回乡就业的多了,留守妇女儿童少了。

  同时,小额信贷技术员除了关注贷款户的经济状况外,还关心农民的非经济因素,尤其是卫生、教育、基础设施、人身安全等。海南省农村信用社通过小额贷款发放,引导农民建设“四个一”工程,大力推广一个自然村、一个养殖场、一个沼气池、一个无公害瓜菜基地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将种养业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促进农民节能增收,还达到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小额信贷技术员在调研屯昌县新兴镇群发养猪专业合作社时了解到,农民申请小额贷款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购建养猪场的排污设施;为了保证贷款用到实处,在这个设施没有建成之前,剩余贷款不予发放。小额信贷技术员还动态了解农民化肥等使用情况,鼓励推广无公害产品,对提升食品的源头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小额信贷技术员在给农民培训时,除了贷款方面的事宜外,还会以拉家常似的口吻告诉农民,“请您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请您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送孩子上学读书,一个大学生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海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