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文字工作三十多年,从基层到区委机关,无论岗位和职务如何变化,我始终没有离开文字工作。三十多年中,我相继撰写过数十位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申报材料,在撰写他们事迹材料的过程中,自己也受益匪浅,积累了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和前进动力。
第一个塑造的劳模形象
1976年7月28日那场惊天动地的唐山大地震,把整个唐山夷为了平地,天津毗邻唐山,同样饱受重创。当时我在天穆基层商店行政办公室工作,大地震使商店所属的二十几个门市部中绝大多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震损,其中近半数门市部房屋震损无法正常营业,靠临建棚维持小范围经营,在当时国合商业是流通主渠道的背景下,老百姓买东西成为难题,灾后重建迫在眉睫。在这紧要关头,老党员、时年已56岁的基建队长龙德雨挺身而出,冒着强烈的余震,带领全队七八名职工爬上六多米高处,率先抢修了基层商店大院200多平米被震损的罩棚,并在院内为领导搭建了临时指挥部。继而,龙德雨向商店党支部请缨:自力更生,不要外援,开展灾后重建大会战,保证震损的门市部在春节前恢复正常营业。在当时技术设备力量非常落后和建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半年之内完成上万平米震损房屋的修复任务,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龙德雨带领基建队职工分头深入各门市部实地察看房屋震损情况,一一制定修复方案。大会战中,他们坚持土法上马,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靠巴杆、捯链、大锤、撬棍等原始工具,起早贪黑,肩扛手搬。渴了喝几口凉水,饿了啃几口干粮,就这样,以惊人的毅力连续作战,在阳历年前提前完成了预定的维修任务,使大多数门市部在元旦期间能够正常营业,为老百姓解除了后顾之忧。紧接着,对震损严重的门市部实施落地重建,这项任务对于木匠出身的龙德雨来说是更为严峻的挑战,他凭着几十年工作经验,从绘图纸,进材料,到现场施工,亲力亲为,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落地重建门市部11处,建筑面积13000多平米,为企业节约资金20多万元,这20多万元在当时可是一个天文数字。龙德雨的事迹从单位内部的简报传到了上级机关,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1978年,龙德雨被列为市级劳模候选人,党支部责成由我主笔,为龙德雨撰写劳模事迹申报材料。我在深入走访调查积累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勇挑重担,埋头苦干的基建队长》为题,用生动的笔触撰写了这篇劳模申报材料,由此,龙德雨连续荣获两届市级劳动模范称号,这是我写红的第一位市级劳模。在商业系统工作二十几年,这期间该系统当选的十几名市级劳模、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的事迹材料大部分出自于我的笔下。他们当中既有一线的售货员、门市部负责人、批发站送货员,也有基层单位厂长、经理,管理人员,都是那个时期的“老黄牛”。
写自己身边的劳模
1980年我在北郊区副食品公司工作期间,当时这个公司拥有干部职工900多人,是区商业系统最大的公司。公司工会主席张凤莲是一名40多岁的女同志,虽文化水平不高,但她为人正直,心系群众,乐于助人,对职工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她在工会工作期间,经常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为患病职工买营养品入户慰问(当时慰问职工单位不能开支),多次为职工家属垫付医疗费,对困难职工坚持进行家访,最远骑自行车到过芦新河、西堤头,一个往返就是百十里路程。当时公司积极开展外采工作,公司批发站每次到货位,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第一个到三义村车站,与男同志一同扛大包、卸货位,有一次在车站坚守了两天一夜,共卸了5个货位,300多吨,人称“铁娘子”。她的事迹在全系统传为佳话。张凤莲于198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1、1982年连获两届市级劳模称号。我在她身边工作,撰写她的事迹材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非我莫属。
还有一位是1993—2006年我在区委文明办工作期间,共同工作十四年之久的老领导——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张立国。这十几年北辰区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群众性创建活动亮点频闪,特别是文明村文明社区“五个一”建设、“感动北辰”——文明北辰人评选、文化卫生科技法律“四下乡”、军民共建等活动,在全市乃至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力,中央文明委多次刊发简报专刊进行推广。张立国作为文明办负责人,既是各项创建活动的谋划者和设计者,又是组织推动者,他思路超前,务实创新,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捕捉群众需求热点,真正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改善城乡环境、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到一起,虚功实做,相得益彰,着力打造了一批具有北辰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品牌。2005年,张立国被中央文明委、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市级劳动模范待遇),天津市仅3人获此殊荣。这个申报材料由我主笔,当时我压力很大,参加国家级先进典型评选,事迹材料必须过硬,必须是高水平的。在这个材料中,既展示了北辰区精神文明建设累累硕果,又体现了主人公超群的领导才能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材料赢得了中央文明委及相关部门的一致认可。
集中感受劳模精神
2004年上半年,市总工会评选上年度劳动模范,北辰区申报的十几名劳模候选人,每人需要从各自3000字的事迹中提炼缩写一篇500字的参评材料,作为市领导评选讨论的参考依据。当时的区总工会领导请我帮忙,由我主笔为劳模候选人撰写参评材料。那天正好是周日,我如约来到区总工会,逐个仔细阅读劳模候选人的事迹材料,根据每名候选人的职业特点和事迹特色,从中提炼出闪光点。500字材料虽短,但要高度凝练候选人的事迹,绝非一件易事。这个任务艰巨而紧迫。我全神贯注,仔细寻找每名候选人的事迹精粹,使500字的材料既能够突出候选人的人物特色和事迹精华,又能牢牢抓住评委的眼球。整整用了一天时间,完成了缩写任务。在这次推荐的十几名劳模候选人中,既有农村一线的两委班子成员,也有工作在基层的人民教师、医务工作者,还有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干部,代表面比较广,在缩写的过程中自己集中感受了一次各个层面先进典型的风采,深深地被他们的事迹所感染。
与时俱进是撰写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的基本原则,三十多年来,我笔下的先进模范群体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七八十年代单纯工作在一线的生产劳动者逐步转向基层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农村两委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分子和企业家群体,而真正工作在一线的工人、农民和其他体力劳动者所占的比例在不断缩小。一方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劳动模范涵盖范围在不断拓展,从微观走向了宏观。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各个层面劳动者的地位也在悄然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