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第二阶段行动计划(2016-2018年)》企业信用信息将100%归集上网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社会诚信、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工作,也是新形势下监管市场的重要手段。以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关联企业名下所有信用信息,最终完成企业信用信息的全景画像,这就是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根据3月22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的《北京市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第二阶段行动计划(2016-2018年)》,本市将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基础建设,到2018年底,全市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随机抽查结果等企业信用信息将100%归集到企业信用信息网,归集信息中依法应公开的部分100%公示。
55个政府部门共建企业信用体系
据市工商局介绍,目前企业信用体系参与的政府部门已增加到55个,还有24家行业协会参与归集了企业信用信息。从归集数量看,近三年信息归集明显提速,信息归集数量已从初期的百万级别增加到目前的6200余万条,过去四年信息数量的年均增速为35%。从信息内容看,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归集信息涉及税收征管、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旅游市场、房地产经纪、商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等众多行业领域。其中,重点归集了全市41家执法单位的近170万条行政处罚信息,以及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近400万条司法信息,警示及司法类信息接近信息总量的10%。聚焦“黑名单”,也成为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的特色之一。
2015年,全市工商系统共办理一般程序案件12705件,罚没款12672.18万元,相关案件信息已全部归集入网并进行了公示。据悉,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已累计向社会提供信息查询7.4亿户次,日均查询量比四年前增长了6.7倍,超过75万户次,已成为社会公众了解企业诚信状况的主渠道。
此外,配合不断加强的电商监管工作,市工商局对网络商品交易平台违法行为中涉及到的第三方商家,在信用网上增加电商信用栏目,公示相关案件信息。目前新栏目公示功能已经开始在信用网上进行测试,披露了一批网上购物平台的部分电商处罚记录。
限制失信主体参与市场经营
在不断健全公示机制之外,信用信息对市场主体的约束也初见成效。
在税收征管、社保登记、报关企业资格审查、反贪案件查办、购房资格审核、海外人才评审及电力、规划行业监管等领域,企业信用信息已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就明确规定,在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中,查询商务、海关、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意见,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措施。此外,通过行政与司法部门合作,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犯罪人员工商登记任职限制数据库,实现对犯罪人员的任职限制,锁定犯罪人员超过6万人,有效遏制失信主体参与市场经营活动。目前,信用信息的社会应用也在不断扩大,行业协会、商业银行、互联网平台企业都在开展信息共享应用试点。
此前,普通人要想创业需要跨越许多“门槛”,其中以注册资本和前置审批最难逾越。2014年3月起,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迅速铺开,“先照后证”降低了市场主体的准入门槛,大大激发了双创活力。“宽进”还需“严管”配套。依托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网,本市搭建起“先照后证”审批信息共享和工作平台。目前,市工商局已向有关部门推送8.9万条企业信息,各许可审批部门按时接收,并将审批结果和监管信息反馈到平台,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市工商局介绍,未来三年,本市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归集和公示,提高信用信息公示效率,在作出行政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上网公示,10个工作日内归集至企业信用信息网。
此外,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经营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重点领域,将依法对违法失信主体予以限制或禁入。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为守信主体提供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陈雪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