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中国西部藏区防控“虫癌”
2016-03-14 15:17:52
 

  新华社成都3月14日电(记者吴文诩 周相吉)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格孟乡格贡2村,26岁的迪卡和16岁的妹妹知第均是包虫病患者,她们的母亲2年前因包虫病离世。迪卡说,这是自己第二次染上包虫病,之前曾做过一次手术。

  迪卡即将接受第二次手术,而妹妹知第病情较轻,靠着政府提供的免费药物保守治疗。如今,像迪卡这样的包虫病患者,手术阶段享受2.5万元费用减免,其余费用按医保规定报销,特别困难的患者还将得到政府民政医疗救助。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通过犬只接触和污染食品、饮水等途径造成人体感染,因高死亡率被称为“虫癌”。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原因,包虫病在四川藏区长期流行肆虐,石渠县尤为严重。

  石渠县是四川省海拔最高的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境内平均海拔4500米,人口近10万,空气含氧量不足成都平原一半,冬季最低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

  记者在格贡2村村口看到,一道半人高的绿色栅栏保护着一处泵房免受牲畜侵扰,里面是刚投入使用的一口包虫病防治井。村民尼伟正拿着塑料桶,从防治井里接水,然后倒入身旁的洗衣机。

  “以前吃水,我们是从附近的河里背过来,洗衣服也在河边。去年7月份政府新修了这口深水井,方便了附近20多户村民用水。”尼伟说。

  据了解,为了保证安全用水,从饮水源头切断包虫病的传播渠道,石渠县内184口新安全井去年底已全部投入使用,累计解决了6.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22岁的多尼是石渠县尼呷镇城关二村的一名驱虫员,每个月10号,是他上门服务的日子。石渠县副县长朱小林介绍,从今年开始,为了解决包虫病防治人手不足难题,政府从每个村挑选出一名年轻人,负责全县169个村、社的派药和卫生宣讲工作。

  “我们去村民家中,把药派发给他们,并讲解包虫病的危害和防治要求,同时监督给狗按时服药。”多尼说,大家很理解他的工作。

  村民达洛家养了只藏獒,他把多尼给的驱虫药混入糌粑中,喂给藏獒吃。达洛告诉记者,自己非常支持给狗喂药防治包虫病,他的妻子因为包虫病先后做过两次手术。“国家投入了这么大的资金和人力给狗喂药,狗没病,我们也就不会得病。”达洛说。

  石渠县疾控中心邹斌介绍,包虫病是畜源性疾病,大多数家畜都易感染包虫病,但包虫病只从狗等犬科动物传染给人,人不会传染给动物。“牧区包虫病防治最重要就是对犬只实行规范管理。”

  “石渠流浪犬和染疫犬较多,给包虫病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朱小林说,今年冬天,石渠县政府组织千余人,对全县境内25000条狗进行摸底调查和建档,由县财政支付和垫资共计417.6万元,用于实施犬只挂牌登记和规范管理工作。

  甘孜州卫计委赵俊彬表示,甘孜州2015年包虫病家畜感染率、6岁-12岁儿童病人新检查率、犬只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

  据四川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将包虫病防治工作纳入富民安康、改善民生、民族地区发展等工程。为提高包虫病防控能力,中央和四川省逐年加大财政投入,10年已累计投入逾3亿元。2015年4月,国家又下达了1.18亿元的甘孜州包虫病专项防治资金,建设治疗研究所、动物防控实验室、12个县的集中屠宰场以及石渠、理塘、色达三县的饮水源地保护和安全饮水点。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