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3月12日电 题:湖南新生代海归创业日渐“接地气”
中新社记者 唐小晴
“累,肯定累!创业哪有不累的。”每天清晨6时,王森都一如既往地驱车前往距离湖南长沙市近一小时车程的望城区乌山镇养牛基地放牛。
1995年出生的王森15岁时赴美留学,受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影响,他去年瞒着父亲办理了休学手续,毅然回家乡创业。
“虽身在美国,但我每天都要通过网站关注国内的消息。”今年1月,王森与几位“90后”创业者众筹创办的牛肉火锅馆如期开业,并建立了一个1000亩的养牛基地。
王森的创业经历并非特例。致公党湖南省委与长沙学院副教授钟云华合作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该省已有10余万留学归国人员,且以年均13%以上的速度递增。其中,“80后”、“90后”新生代海归已成主力,他们的创新创业也更“接地气”。
法饼、酥油饼、灯芯糕……三年前,在澳大利亚获信息工程和商业信息管理双硕士学位的“80后”长沙伢子刘学周选择回湘。回到长沙的首个中秋节,他从老长沙糕点中嗅出商机,决定在糕点界大展拳脚。
拜师学艺、广邀海内外朋友建言献策、择取中西式糕点精髓,刘学周成功创立一个更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新长沙传统糕点品牌。
“我们这个年轻段的海归创业形式多样、活泼,创业项目大部分能广泛接触老百姓的普通生活,身边的一些海归朋友还有卖菜、卖古玩的呢。”刘学周说。
钟云华表示,据调查,在湘新生代海归创业排名前四的行业分别是:商业服务、文化体育与娱乐、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批发零售与住宿餐饮。“新海归处于大众留学时代,专业多为管理和商科,职业选择也更加多元化。”
同时,他透露,时下许多新生代海归创业就业受经验不足、信息缺乏、资金短缺等因素掣肘。其中,48%的新生代海归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人脉资源缺乏。
今年26岁的留英海归张佳英的创业就因这一障碍“夭折”。2014年,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经销商,其创办的文创公司被迫关闭。“打听的门路少,国内又没有几个能用到的朋友,仅靠个人的力量不现实。”张佳英说。
去年5月,长沙市启动了引进紧缺急需和战略型人才“3635计划”,自主创业的个人最高可获100万元人民币安家费。同年11月,湖南省亦成立了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联盟,致力打造政策引领、创业辅导、投资扶助等系列绿色通道,支持在湘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目前,该联盟首批成员单位达62家。
长沙市侨联表示,未来10年将是海外学子大量归国的10年,越来越国际化的长沙将迎来新一轮海归潮。涉侨部门应深入做好新生代海归创业就业服务工作,建立海归人员创业就业专项扶持资金,多方位、多层次支持新生代境外人才来长沙创业就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