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广西柳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农民住上联排“别墅”
2016-03-11 16:41:13
 

  新华社南宁3月11日电(记者李斌)不用花钱建,只用稍微装修,就能住上“有天有地”的“别墅”。在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参与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700多户农民享受到这样的实惠。

  “以前住的地方缺水,要到很远的地方拉水。有时候一盆水给孙子洗完澡又用来洗衣服。”柳南区太阳村镇桐村龙眼屯村民廖爱群说,搬到新居后,用水用电全都没有问题。

  对比搬迁前后的生活变化,廖爱群对这项工程赞不绝口。他家有十多口人,拆除原来破旧的老屋,按照分配方案,一共分得多栋3层的联排小楼,每栋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

  在龙眼屯农民集中居住区,平整的道路、太阳能路灯、联排小楼房,每户配上一个小庭院。

  “山湾村原有很多低矮破旧的房屋,还有一些土墙房,村容村貌难有改观。而今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联排楼房建起来了,310户分到了新房。”山湾村党支部书记谭庆旭说,变化来自于政府推动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农民自愿参与房屋‘拆旧换新’,总体上减少宅基地用地面积,多出的部分退耕复垦,增加耕地面积。复垦成为耕地的这部分土地指标调配给城市新区用于建设,城镇建设资金反哺农村建设。”承担这一项目实施的柳州市金太阳建设投资集团总经理施殿宝说,耕地没有减少,农民不用花钱,新房及新村配套设施就建设起来了。

  从2011年起,柳南区开始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项目以柳州市土地交易储备中心出资作为项目业主,柳南区政府为实施主体,双方合作实施。项目拆旧区涉及柳南区太阳村镇山湾、桐村等5个行政村,725户农民自愿参与“拆旧换新”。目前,参与一期项目的大部分农民已经搬进新居,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一些原来没有报名参与的农民参加意愿强烈。

  柳南区一边通过“增减挂钩”改变原先分散零碎、占地较大的农村建设用地局面,一边还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对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进一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当地一些农民将整理后的土地流转,每亩年收益可达1200元,是此前的两倍多。

  柳南区委书记甘毅说,通过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通过城乡用地的“一增一减”,破解“城镇缺地、农村缺钱”难题,实现工农互惠、以城带乡,既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增加了耕地面积,又缓解城镇用地压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