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研究表明:龙门石窟曾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皇权展示场
2016-03-10 16:29:14
 

  新华社郑州3月10日电(记者桂娟)相关研究表明:洛阳龙门石窟曾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皇权展示场。据龙门石窟研究院统计,在武则天参与和掌管国政的半个世纪内,龙门石窟内共发现造像纪年296例,占唐代纪年题记的66%。

  拨开历史迷雾,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研究中心主任路伟根据武则天及其追随者在龙门石窟留下的遗迹遗存,向记者讲述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洛阳实际担负起了都城角色,唐高宗曾经七次东幸洛阳,就食东都。武周时期,武则天改东都为神都,洛阳是当时全国的统治中心。位于洛阳近郊的龙门石窟因其佛教文化内因和特殊地理位置,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皇权展示场、情感寄居地和佛教信仰的载体,既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密切相关,也引领了当时的文化情态。

  据专家考证,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时,曾利用御用文人、佛僧为其登基称帝制造神学舆论和祥瑞感应。

  载初元年(690年)7月,白马寺僧薛怀义、法明等一批拥护武则天的御用僧人上表《大云经》,并伪撰《大云经疏》,刻意曲解经文文意而另赋新意,大肆宣扬神皇受命之事,利用弥勒信仰为女性登基大造舆论,宣称武则天为弥勒佛转世,应当取代唐朝而为人间统治者。

  随后,武则天正式登基称帝,建大周政权,迁都洛阳并改名神都。龙门石窟作为唐代政权与宗教信仰、福田功德紧密交织的场所,成为武则天及其追随者开窟造像的最佳之地。

  “7世纪晚期,龙门石窟中以弥勒为主尊的大型龛像增加较多,以弥勒为主尊的大窟就有5个。”路伟说,“这是武则天崇佛,以及她的追随者为其御政天下而献礼、祈福、邀宠等社会情态的充分反映。”

  除了与武周王朝“君权神授”有关的弥勒信仰造像外,官僚贵族、僧尼也为武则天祈福造像。龙门石窟西山万佛洞,是龙门唐代造像组合最完整的中型洞窟,由宫内两名受到武则天尊崇和礼遇的女性发愿开凿。

  大卢舍那像龛是龙门西山开凿的天子一号功德窟,开凿于唐高宗时期,天后武则天以皇后身份于咸亨三年(672年)拿出自己的两万贯脂粉钱资助这一浩大工程。

  “卢舍那佛面相丰满圆润、广额方颐,神态祥和恬静,慈祥中有威严。”路伟说,“芸芸众生多以卢舍那佛面貌似女性而认为是依照武则天面貌雕凿,可谓扑朔迷离、众说纷纭。”

  龙门香山寺,是武则天在敕葬的印度高僧地婆诃罗卒葬地上所敕建,内辖“石像七龛”,武则天多次游幸,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诗坛佳话。路伟说,“香山寺后来又与大诗人白居易结下不解之缘,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常年居住于香山寺,龙门最终成为其遗身之所。”

  武则天晚年还政李唐,召太子李显返回洛阳,也是在龙门举行完备的礼仪后才进入城门的。

  在武则天崇佛、奉佛的带动影响下,武氏家族在开窟造像、创建佛寺、皈依佛教、瘗葬龙门等方面多有表现。

  “武则天尊崇佛教,礼遇高僧,大兴佛事,使洛阳地区佛教发展繁荣,龙门的开窟造像达到了唐代开窟数量和雕刻艺术的高峰。”路伟说。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