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高科技监测手段助龙门石窟大胆“亮宝”
2016-03-10 16:18:53
 

  新华社郑州3月10日电(记者桂娟)曾经只能隔栏遥望的龙门石窟特窟看经寺10日窟门重开,时隔63年后游客得以再度入窟近距离观赏唐代石刻艺术瑰宝。然而担忧随之而来,如果有人触摸、刻划、碰撞文物或以闪光灯拍照,这些行为可能会对文物带来影响。

  龙门石窟为敢于“亮宝”,相应采取了有关措施以确保文物“毫发不损”。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保护中心主任陈建平说,近年来龙门石窟利用新技术治理危岩崩塌、石窟风化、洞窟渗漏水等三大病害取得显著成效,看经寺等洞窟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高科技监测手段的实施,可以及时掌握石窟稳定性和文物保存环境的细微变化,只要相关防护和管理措施到位,就不会对文物造成大的影响。

  看经寺是龙门石窟近年来建立的“世界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代表性洞窟,洞窟内安放有红外照相机、裂缝计、温湿度计等仪器,随时监测壁面温度、环境温湿度、洞窟渗漏水及岩体稳定性等重要指标。同时,监测设备会连续不断地将数据传送至监控中心,有任何异常均会被及时发现。

  “监测设备是整个洞窟的‘体温计’,对洞窟内文物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陈建平说。

  历经千年风化和渗漏水侵蚀,一些造像已十分脆弱,佛像外的彩绘早已斑驳不清。为了使看经寺文物永久保存,科技人员对其进行了三维扫描,建立了数字档案。

  据了解,“数字龙门石窟”建设工作已开展了10年,目前利用三维数字化信息技术已完成了包括看经寺在内的所有洞窟三维数字扫描、建模和每尊造像的数字化存储,建立了洞窟数据库和洞窟模型,为文物保护研究建立了完整、准确、永久的数字档案,也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了依据。

  陈建平说,看经寺开放之前,科研人员已对其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对29尊罗汉像进行了清除浮尘、溶洞支护、雕像加固等措施,确保文物本身不会受损害。

  为防止游客可能给文物带来的人为损坏,工作人员在距罗汉雕刻50厘米间距处加装了防护玻璃隔断。此外,在洞窟内凹凸不平的山岩地面上,铺设了防护地板和步道。

  龙门景区还制定了游客参观游览相关规定,在洞窟内外设置导引指示,疏导游客安全有序参观。旅游旺季时,为防止大量游客呼出的气体可能使洞窟中温湿度突变,看经寺还将采取限流、错峰观赏等措施。

  陈建平提醒游客文明参观,遵守参观秩序。参观时应按照导引标识有序进出洞窟,不触摸、不污损文物,不使用禁用的辅助光源,保持安静,洞窟内的监测设备是保护文物的必要设施,千万不要触碰。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