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中国各界更加重视地中海贫血疾病防治
2016-03-09 14:52:40
 

  新华社海口3月9日电(记者刘邓)海口市民王时培今年33岁,去年4月份迎来了儿子的出生,这个小生命的到来给夫妻二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但去年7月,不满4个月的宝宝却被检查出患有重型β地中海贫血症。现在,他们带着孩子,奔波在求医治疗的路上。

  地中海贫血一种常见、发生率较高、危害严重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南方地区为高发区。

  近日,中国地贫联盟和北京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联合发布《为消除地贫而行动——中国地中海贫血蓝皮书2015》。报告显示,截至目前中国重型和中间型地贫患者在30万人左右,出生3-6个月发病,需终身治疗,99%的“地贫”患者在20岁以下,将近50%的地贫患儿不到5岁就夭折。

  “地贫家庭的困苦我亲身体味,也经历过丧子之痛。地贫极难治疗,但可以预防。”中国“全国道德模范”文兵说。

  从2005年起,文兵至今10年坚持奔走,希望唤起社会对地贫病的重视。近期,文兵正发起成立“海南地中海贫血防治关爱协会”,并计划于今年的5月8日(世界地贫日)组织召开海南国际地贫会议。

  地贫蓝皮书还显示,中国地贫基因携带者超过3000万人,涉及近3000万家庭1亿人口,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尤其以两广、海南最为严重。在人口迁移、南北通婚的背景下,地贫基因呈向北方扩散的趋势。

  公共卫生问题,需要的是公共医疗服务。2012年,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了地中海贫血防控试点项目,在广西、海南等7个高发省份免费为育龄夫妇提供地贫筛查和孕前优生检查。根据海南卫生计生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海南启动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和地贫筛诊服务至2015年10月底,5年间共为19.7万夫妇提供了地贫筛选服务,共阻断了73例重症地贫儿出生。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建议,政府与社会组织应当形成合力,帮助地贫患者,以政策倡导、医疗扶贫的方式对地贫患者进行精准识别和救助。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