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3月7日专电题:“侯粉”催生出版热,海昏侯考古成果不断走向大众
新华社记者袁慧晶
6日下午,江西南昌红谷滩新区的新华书店内人声鼎沸,由21世纪出版社集团出版的文学作品《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生今世》正举行签售会。
“您是开书店的吗?”
“不是。这些都是买来送外地朋友的,他们对海昏侯很感兴趣。”
在签售会现场,范先生一次性买了200本书,他认为海昏侯墓是一次震撼的考古发掘,今后一定能成为南昌的城市名片。
记者了解到,这并非海昏侯的第一本出版物。中文传媒旗下出版社此前已出版《发现海昏侯》和《五色炫曜汉世风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两本图书,年内还将有10余本出版物面世。
“我们希望借海昏侯考古发掘的契机,打造西汉历史文化的出版高地。”中文传媒副总经理徐建国介绍,这些出版物既有对考古成果的展示,也有对标志性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分析,更有对西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深入思考。
记者还注意到,许多海昏侯作品的作者自身就是“侯粉”,而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维度广,表达新鲜接地气,通过大众看得懂的故事,将专业的考古获得通俗的表达。以《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生今世》的作者黎隆武为例,他甚至不是科班作家,而是因为工作关系数次前往海昏侯墓园,进而对海昏侯产生了浓厚兴趣。
此书虽然不是海昏侯“第一书”,却是史传体图书的开山之作。作者结合自己的兴趣,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将历史记载与出土文物相结合,揭示了集帝王侯于一身的刘贺曲折离奇的悲摧人生。虽然写的是历史故事,但读者读起来却不失趣味。
为丰富书中的细节,黎隆武还利用过去在公安系统工作过的优势,找到了当年负责海昏侯墓盗墓案的侦破小组人员了解情况,独家披露了相关办案过程,首次回应了此前传播甚广的关于“一条小金龙引出千年西汉古墓”的传说。黎隆武笑言自己是“像破案一样写海昏侯”。
在解谜之外,黎隆武以史为镜,数次与历史进行深度对话,对现实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如通过对比刘贺、刘弗陵、刘病已、霍光、李夫人等人物的命运,提出了“有权不可任性”“年轻不可任性”“有颜值不可任性”“有功劳不可任性”“有靠山不可任性”“有冤屈不可任性”六大启示等等。
也正因为如此,这本书在签售会首日就售出了10500余册。但一切还要归功于去年11月起及时公布的海昏侯墓阶段性考古成果。在此前召开的海昏侯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上,与会专家也认为,海昏侯考古发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发掘成果,更在于发掘过程,特别是在公众考古领域。
而正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五色炫曜——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自开展以来几乎日日预约爆满。首博工作人员表示,海昏侯墓展出文物之丰富已创下该馆建馆以来、自单个墓葬中出土的展出文物最多的纪录。而记者在展厅采访时,还偶遇了来自长沙的“不服气”观众,观展后对记者表示“海昏侯墓确实比马王堆带来的震撼更多”。
6日的签售会上,正在排队的刘女士对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建设十分期待;她希望目前在北京展出的文物今后回到江西,“越王勾践剑在武汉,兵马俑在西安,如果文物不在它原来的地方,那么新建一个偌大的博物馆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是炎黄的子孙,不能数典忘祖。”正在创作两部海昏侯相关作品的作家、江西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孙海浪表示,海昏侯墓的发现不仅仅是一件文化盛事,更是一笔全社会共享的财富,其对旅游、影视、出版、研究产生了蝴蝶效应。
“汉武帝之后独尊儒术,海昏侯墓也能带动新一波研究孔学的热情,甚至引导公众重拾儒家经典的道义和品格。”孙海浪举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