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享受一个穷尽努力的过程
2016-02-28 05:46:51
 

  《万物终有时:人类、星球、宇宙如何终结》  克里斯·英庇 著  上海科技出版社

  自 然

  禾刀

  这是一部关于宇宙的科普读物。在介绍宇宙这个庞然大物时,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天文学家英庇开始便甩给读者一个无比悲壮的结论: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包括我们熟知的生命、人类、地球,还有并不熟知的太阳系、恒星乃至整个宇宙。

  与其他事物受发展规律影响不同,人类的终结除了不可避免地顺应宇宙发展规律外,还面临着许多“自作自受”的风险:全球现今“每年被丢弃360万吨信件、220亿个塑料瓶和650亿个易拉罐”,同时,地球上还有“2.45亿吨铀矿尾矿,4.5万吨来自商用和国防核反应堆的高放射乏燃料”。还没等宇宙规律的到来,人类先将自己的前途绑在了所谓的文明成果上。

  从人类历史发展纵深看去,今天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成绩斐然。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些科学知识放在广袤的宇宙背景下又不难发现,这些技术至多只是地球人的“小玩意”——“人类的火箭不过是被过分吹嘘的某种烟火”。

  可以肯定的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知识仍将是人类认知宇宙的最大瓶颈。至少目前,谁也无法证明,人类所理解的宇宙,不是基于小小地球上发生的现象形成的科学,地球知识到底能否完全解释宇宙现象显然是个问号。

  提到万物终结的话题,许多读者可能顿生隐忧,尽管终结远在我们无法想象的未来。英庇并不想让读者太过悲观,而是从哲学角度进行回答:按照人体细胞平均10年的周期,只要超过10岁,我们都不会是原来的自己,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之,对于生命一般不过三万天的人类,却担着数亿或更远光年以后的问题,这确可看成杞人忧天,也可视若高瞻远瞩,如同那些早知结果仍努力拼搏的运动员一样,享受一个穷尽努力的过程,这或正是人类的价值所在。正如英庇所言,“在这充满奇迹时刻的宇宙中,最无关紧要的,其实就是最后的终结”。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广州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