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期间“返乡体”文章的走红,并非偶然。这凸显了农村问题其实一直是社会关注的公共议题。只不过,更多时候,我们是从学者或官方理性而又宏观的视角认识乡土社会;而返乡者则是以感性而又微观的方式,有血有肉地呈现出乡村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返乡体”文章中勾勒的乡村图景,并不能代表中国乡村的全貌。正如批评者所言,城镇化浪潮下,中国农村确实正遭遇着阵痛与不适,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村正在城镇化进程中走向没落,更不能因此否定了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带来的积极作用。博士生返乡日记中的故土,是物欲之下乡村传统的遗失,以及日益凸显的民生疾苦;农村媳妇返乡笔记中的乡村图景,表现的则是农村逃离者依然为故土牵绊,成为城市与农村之间被撕扯的一代的纠结心态。“返乡体”文章由于搅拌着过多的个人情绪与乡愁,因而或多或少放大了当今农村生活的灰色一面。
其实,“返乡体”文章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唤起了全社会对中国农村的关怀与关注。乡村正在遭遇的阵痛与不适,由来已久,要想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行走在城镇化的道路上,我们不该遗忘了日渐空心化的传统村落、依然留守的特殊困难人群的生活问题,以及游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进城讨生者的未来社会保障问题。
“返乡体”文章虽然只是春节期间的季节性产品,但乡村问题却是长期存在的。中国乡村需要更多人文关怀,并付诸行动,希望有更多的能人与资本,能够回流乡村,反哺农业,再造乡土,重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