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有民族气节的金梁
2016-02-24 08:26:08
 

  他是清末朝廷重臣,对皇帝忠心耿耿,是地地道道的保皇派;他曾任末代皇帝溥仪的内务府大臣,当过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做过张学良的家庭教师;“九一八”事变后,他审时度势,去职进关,寓居津门近二十年,不闻政治,著书立说,挥毫书法,大书法家吴玉如尊他为师;他断然拒绝参加日伪组织,更不与合作,没有丧失中国人的民族气节。他就是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政府文物组顾问、文史馆馆员的金梁先生。

  金梁,字息侯,号瓜圃老人,1881年生于浙江杭州,满族正白旗瓜尔佳氏。1901年中举人,1904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曾任京师大学堂提调、民政部参议、新民府知府等职。民国后,因忠于清室,被逊帝溥仪封为内务府大臣,赐太子少保衔。1924年,携眷赴东北,建立沈阳故宫博物院,任院长,完成文物的清点、拣选、陈列等工作,成为该馆的奠基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挟持溥仪在东北成立傀儡政权,金梁受封内务府大臣,但他以民族大义为重,逃离东北,躲进天津英租界爱丁堡道(今重庆道52号)赁房而居。

  在津做寓公的日子,成为金梁人生道路的转折点。从此,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著书立说。著有《光宣小记》《四朝佚文》《瓜府述异》《近世人物志》等,自费由《大公报》印刷出版。抗战后《大公报》迁往后方,时局动荡,出版书籍日见艰难。他转而以书法、填词、赋诗为乐。常有一些清廷遗老到他家作客,席间赋诗,挥笔作书。金梁以书籀篆为主,以擅写钟鼎文著称,当时天津各南纸局均挂有他的笔单,各富商巨贾家的名店厅堂更以悬挂他的钟鼎条幅、横额引以为荣。金梁的书法常配以“钦定内务府大臣”“太子少保”两枚印章,以显示其在前朝的功名禄望。时人求字不绝,金梁挥毫不断,他的润笔费也成了全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

  金梁家经常宾客盈门,清廷遗老陈一甫、章一山与他关系最为密切,每周都要聚会一次。著名书法家吴玉如先生为人谦虚谨慎,锲而不舍地钻研书法,主动向金梁求教,以弟子自居。京剧四大名旦除梅兰芳当时远在上海外,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人来津时必到金家登门拜访,畅叙友情。

  尽管金梁远离尘嚣,一心想过散淡的日子。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汉奸、日本特务却仍然“惦记”着他。“七七事变”后,大汉奸王揖唐亲自来访,动员他出山参加日伪组织,金梁态度坚定,不愿从命,王揖唐只得讪讪离去。不久,日本侵华重要人物土肥原又造府拜见,金梁对他早有耳闻,深知其阴险奸猾,心怀叵测,所以,在设家宴时请来女伶童芷苓陪席,以表明早已不问政治之意。但当土肥原说起,日本不久将要发动一场大东亚战争时,金梁却毫不客气地说道:“如果那样做,你们必定灭亡!”

  此后,金梁经常把天津的名伶名票金幼琴、近云馆主(杨慕兰)、章遏云等请到家中,佯作“玩票”,以此来摆脱日本特务的百般纠缠。1948年,他将在津寓所居住权转兑他人,只身去了上海。新中国成立后他重回天津,与全家住在今河北路润兴里14号。1950年,金梁迁居北京,担任文物工作方面的顾问,直到1965年病逝。在晚年,金梁仍笔耕不辍,他的《雍和宫》《三坛》《大北京》等专著,为全国各图书馆珍藏。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天津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