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场大火才能敲响警钟
2月20日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吞噬了贵州剑河县温泉村的半个村庄。剑河县发布消息称,大火在当晚10时许扑灭,共有60余座木质吊脚楼被烧毁,涉及72户村民,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和这起大火相似的是,2014年春节前,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侗寨突发火灾,全寨148栋房屋被烧毁,共有296户1184名村民受灾。2015年春节前,曾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贵州省剑河县久仰乡久吉苗寨发生火灾,至少60栋房屋被烧毁。
独具价值的传统村寨随着一场场大火化为废墟,“火魔”侵蚀传统村寨背后有哪些安全隐患?
此次发生火灾的剑河县温泉村三面环山,一条小河潺潺流过,上百座吊脚木楼依山而建。但2月20日的大火吞噬了这个苗族大寨三分之二的核心区域建筑。
在寨子里的起火点旁,记者看到警戒线围着一栋几乎完全烧毁的房子。村民们说,这是温泉村村委会副主任田华家的房子,火灾发生后有很多人来勘察过现场,不知道房子里怎么就突然起了火。
为什么用来救命的消防设施关键时刻几乎没起作用?
当时外出走亲戚的欧秀辉接到起火消息后立刻赶了回来,他清楚地记得,情急之下,他想到利用扳手打开自家房子旁边的大蓄水池阀门,那是村里专门为防火灾而修建的消防水池。
“打开第一个阀门后,没有水,大家又继续把第二个阀门撬开,前后弄了十多分钟,一点水也没有出来。”欧秀辉说,如果消防设施没有问题,也许火灾损失不会如此惨重,他至今没想明白消防设施为什么成了摆设。
记者在火灾现场看到,几处被烧毁的房子附近有消防水管、消防水池、消防栓等设施。拥有如此齐全消防设备的小山村,为何火势蔓延还如此迅速?
村民刘胜武也想不通:“为什么消防水池里的水就没有了呢,我前两天刚刚往消防水池里放满了水啊。”
今年65岁的刘胜武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温泉村里的消防协管员。他的家也在这场大火中成了一片废墟,现场散布着碎瓦片、碗盘碎片、钢筋等,尚未完全燃烧的木头随处可见。
作为村里的消防协管员,刘胜武的工作是定期去查看水源有没有问题,再往消防水池里注水,还要保管村里打开消防栓的工具。
“很多东西我都不懂,从2012年年底开始当消防协管员以来,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培训。”刘胜武坦言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刘胜武的说法得到村支书欧光政的证实。欧光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温泉村的消防管道大概是2008年由县里投资修建的,但并没有配备专业的消防人才。
“刘胜武是村里聘用的,一个月发100元作为酬劳。”欧光政说,“村里并没有关于消防的专项经费和学习机会。”
在欧光政的记忆中,从2009年到现在,村里基本上没有发生过火灾,很多人家的门口和煤炉旁边常常堆满了纸板、塑料盒,床底、阁楼、通道里塞满了塑料和纸板等易燃物。欧光政说:“很多村民防火意识非常淡薄。”
除了专业防火培训的缺失,记者发现,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也决定了苗族村寨消防通道的先天不足——大量全木结构的建筑建在山坡上,街道最宽处也大约只有两米,消防车根本无法进入,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中青在线记者 裴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