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施晨露)“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上过历史课的人大概都能背诵这首《朝代歌》,但你是否知道这些朝代名称的由来?上周末,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张一清携新书《十二个字品历史》来沪,为读者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
“夏”朝的命名和夏天有关吗?中国人为什么被称作“华夏儿女”?孔子为什么最推崇“周”朝?“秦”是“春秋”二字各取一半吗?汉族的称谓是来源于汉朝吗?“唐人街”的名称来源于唐朝吗?在张一清看来,这些既是汉字问题,也是历史和文化问题。汉字和中国历史有着天然联系,汉字不仅是日常交流、记录历史的工具,更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认知的反映和人们思想活动的载体。因此,每个汉字的形成和演变,不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在不断被使用的过程中,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寄托寓于其中,形成中华文化独特的组成元素。
在浦东图书馆举办的讲座上,面对600余名学生和家长,张一清从“春、夏、秋、冬”出发,介绍这四个字从甲骨文开始的字形变化、字义演变和相关扩展知识。“‘春、夏、秋、冬’四个字,不仅是四季名称,更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紧密结合”,张一清告诉孩子们,一年四季中,最有生机、最美丽的季节是夏天,中国最早建立的朝代叫“夏朝”,这表明了中华民族最初的精神向往。又如秦朝的“秦”字来自封地,在甲骨文中,“秦”的上面是两只手抓握“杵”一类的农具,下面是两个“禾”字,上下两部分合在一起,表示适宜农作物种植与生长。《说文解字》中,“秦”的解释是:“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秦”是伯益后裔受封的地方,这个地区土地肥沃,适合种庄稼。
“一字一文化,一字一历史”,在张一清眼中,每个朝代的名称都有它独特的历史印记和文化内涵,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每个汉字都是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亲历者,等待人们静下心来,和它们对话,倾听它们的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