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他这样炼成了多面手
2016-02-22 08:05:06
 

  春节期间在多家省级卫视播出的“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6春节大联欢”上,成立后首次亮相文艺舞台的火箭军军种,在军歌合唱单元表现十分抢眼,他们当中有一位咱天津老乡——火箭军文工团团长周炜。前不久,本报记者在京采访了周炜。面对家乡媒体,他忆往昔、谈艺术、念家乡,言谈话语间还不时蹦出地道的天津话。

  忆往昔:教师家庭培养出的嘎小子

  周炜出生在“教师家庭”,妈妈是政治老师,爸爸是德育处老师,用他自己的话说,家里生活氛围是“比较严肃的”。周炜从毕业于音乐师范的父亲身上继承了艺术细胞,自小就喜好唱歌。眼瞅着“歌唱事业”越走越顺,却突然“迎来”漫长的变声期,“耐不住寂寞”的周炜开始由“唱”,改成“说”和“演”。

  不少观众都说,周炜的表演带着股“嘎”劲儿。这也是周炜自小就有的“艺术特点”。上学时,老师鼓励同学用不同形式表现课文《鲁达除霸》,别人改成诗歌、改成散文,周炜呢,改成了评书!还找几何老师借来长方体教具充当醒木。有一年联欢会,周炜把老师们模仿了个遍,老师的习惯动作、普通话不好、脸上有痦子……这些“特点”都被他抓住了。表演的时候不说是谁,可同学们一猜一个准儿。有的老师虽然不高兴,但心里也觉得:这小子挺灵光。自此,周炜成了学校的文艺骨干,也逐步建立起了文艺方面的自信心,后又考入北方曲艺学校,正式走上文艺道路。

  谈艺术:“德艺双馨”永远在路上

  从相声门外汉,到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腕儿”,周炜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如今,越来越多的观众认识、喜爱这个“什么都会”的相声演员。

  2015年9月,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周炜被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德艺双馨,“德”更为重要。随着时代发展,相声等艺术形式受到冲击,于是,有些演员开始更多关注名和利而不顾职业操守。周炜说:“曲艺圈里最讲尊师重道。看似守旧,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叔叔’‘大爷’地喊着,其实这是时刻提醒你:要像尊重家里长辈一样,尊重前辈、老师和同行。”

  周炜坦言,在作品上、言行举止上要有品格追求,“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的工程师’,如果自己都做不好,怎么去感染、影响别人呢?‘德艺双馨’永远在路上,对德与艺的追求是需要一直努力的。”

  念家乡:就馋家乡那碗锅巴菜

  过春节,周炜要回津探亲,借这个机会,他一个人把小时常去的地方走了一圈儿:少年宫、南开中学、电台……“天津变化太大了。有一次我带孩子去天津之眼,拍了照片发到朋友圈,朋友留言说:你这是在香港了?还是去新加坡了?”

  周炜回顾自己的艺术历程,他非常感激家乡对自己的滋养。“天津人有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在这样的环境里说相声,你的水平一定要高于观众。正是因为天津的艺术氛围这么锻炼人,天津的曲艺人才才源源不断。”

  除了曲艺、戏曲,天津人“嘴馋”也是出了名的。离乡多年,周炜对家乡美味依旧魂牵梦绕。“那是真馋啊!想到不行的时候怎么办呢?那就得回来。头天晚上开车到天津,住一宿,转天早晨起来,吃那第一锅的锅巴菜,美!”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天津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