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反“四风”斩草还要除根
2016-02-19 03:24:16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腐败的形式也在变化,尤其是一些“四风”问题虽然面上有所好转,却在重压之下花样翻新,隐身变形。就如医生治病,随着各类抗生素的应用,细菌和病毒也在通过不断的变异来对抗和适应。因此,“四风”问题大树虽倒根仍在,防止反弹回潮的任务依然很重。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提出,要密切注意不正之风的新动向、新表现,查找隐形变异的“四风”,越往后执纪越严。杭州市纪委结合该市查处“四风”问题典型案例和数据形成调研报告,点破千奇百态的“四风”障眼法,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在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为何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不顾党纪国法,千方百计变相谋私利?一方面,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如果放任自流,腐败和作风问题就会蔓延、猖獗,甚至肆无忌惮。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特权思想和侥幸心理比较严重。有人认为当官就要享受一点特权,还有人错误地认为,当前隐形“四风”问题比较普遍,你不做,别人也会做。再者,在少数地方,制度不健全,规定不落实,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不少,却存在一些细节上的疏漏,给监管带来难度。

  其实,搞不正之风者再怎么“七十二变”,也逃不出执纪者的火眼金睛。有专家分析,隐形“四风”问题,不外乎四套隐形“马甲”。一是把违规的载体隐蔽起来。比如,把公车私用变为“私车公租”。二是把违规的主体隐蔽起来。比如,藏起公务人员的身份,把公款吃喝变成“朋友聚会”。三是把违规的形式隐蔽起来。比如,把公款旅游变成参观考察。四是给违规行为穿上“隐形衣”,如通过科技手段收受网络礼金等。也有专家认为,不论“四风”问题以多低调、多隐蔽的形式出现,“钱”的轨迹隐藏不了,只要把用钱的权力看好了,不管是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还是公款旅游,都将难以为继。

  如何遏制和查处隐形“四风”,笔者以为,除了继续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各级党组织还要强化公开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突出检查微信红包、支付宝转账、电子礼品卡、充值点券等隐蔽性极强的新型送礼方式。

  更重要的是,纠正“四风”要真真切切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扩大公众参与度。“四风”问题上,群众受害最大,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更容易发现周边存在的隐形“四风”,因此,纪检部门要创造条件,鼓励引导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检举,尤其要重视网上举报。今年元旦,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微信公众账号开通“四风”举报后,已收到举报近1.6万件,这无疑展现了网络监督举报的强大力量。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浙江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