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中科院生物所高寒草甸研究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6-02-18 09:04:16
 

  近日,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担的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寒草甸不同植物功能类群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模式和生态适应机制”进行了验收和成果评价,认为该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依托海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的3个增温梯度平台,研究了植物功能性状在增温与放牧下可塑性响应的敏感性分异、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和群落谱系结构的响应、增温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等,初步揭示了高寒草甸群落谱系结构和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梯度增温与模拟放牧的响应规律,对高寒草甸植物气候变化响应机理的认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研究人员称,该研究发现,高寒草甸禾草类、莎草类、杂草类功能群对不同增温幅度的响应模式分别属于“活跃型”、“惰型”和“稳定型”。增温下延长了植物生长季,植物的花蕾期或抽穗期对增温和刈割的响应有趋同性。增温与刈割使麻花艽、垂穗披碱草、甘肃棘豆和矮嵩草茎叶性状显著大型化。增温使群落谱系结构从随机转向聚集,而刈割增强了群落谱系结构聚集程度。增温降低了丛枝菌根真菌(AMF)物种与系统发育丰富度,刈割能够缓解增温所导致的AMF物种多样性降低,两者的交互效应改变了植物的群落组成与谱系结构。(马新)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青海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