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菜贩的哈欠
2016-02-18 05:44:02
 

深夜,一个卖菜人打起了哈欠。

菜运到市场。

老奶奶帮儿子摘拣玉米。

  叫卖早上七点半,天际早已透亮。原本空旷安静的市场空地,如变魔术般被连绵的小摊划分成一个个格子,所有的蔬菜都已经被摘拣处理好,整齐摆放在摊位上,五颜六色十分好看,正值春节假期,不少早起的市民来此买菜。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汽车鸣笛声,一个富有浓浓烟火气的清晨开始了。

  文/广州日报记者李雨白 图/广州日报记者卢政  

  凌晨2时的塘贝市场,正是一天中开始热闹起来的时候。一车车蔬菜陆续运到市场前宽阔的空地上,菜贩们熟练地卸下蔬菜,整理拾掇,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焦先生夫妇十分忙碌,借着旁边24小时便利店的白炽灯光,他们熟练地把菜花的杂叶摘掉,削掉梗部,然后分拣到一个个蓝色大号塑料袋中,这些都是周边社区蔬菜店预定好的供货。比起其他的菜贩,焦先生夫妇“资历”尚浅,原本在工厂打工的两夫妇为了谋生,半年前在塘贝市场承包了小摊,过上了昼夜颠倒的卖菜生活。

  塘贝综合市场是东莞市区内大型的蔬菜批发集散中心之一,是南城和周边镇街诸多超市与居民区蔬果店的蔬菜进货点。而这里菜贩蔬菜的主要来源,则是莞城细村农批市场。

  虽然深夜里开张的摊位并没有许多,刘先生夫妇已经将摊位前的白菜拾掇干净,堆成高高的一垛。刘先生老家在河南南阳,2000年来到东莞,2001年妻子也从老家过来帮忙,在塘贝市场卖菜一卖就是十余年。

  比起春节前夕,大年初三深夜的塘贝市场人少了许多。“卖菜十几年了,今年是最难过的一年,春节回家的人特别多”,刘太太一边感叹一边没停下手里的活,以白菜为例,一斤菜赚两毛钱,以往进货价只有1元~1.5元/斤,最近涨到2元/斤以上了。“这几个月天气不好,又是下雨又是低温,比2008年冻雨灾害时生意还难做。”

  刘先生一家一天的作息是这样的:每日下午去细村市场进菜,成包成包的白菜黄瓜批发回来,摘拣干净,午夜十二时开始摆摊卖到第二天早上,如果当天生意不好,卖到下午也是常有的事情。大部分日子里,下午一时可以回家睡个觉,四时起床再去市场进菜。

  刘先生也想不起来有多少年没回家过过春节了。他家中有三个小孩,老大此时正在外面进货,两个小的还在念书。即使是除夕夜,两口子也是在市场度过的,直到大年初一早上菜卖完了,两夫妇才得以回家扒几口饭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去市场进菜。“很多老乡大年初一都不开张了,没办法,还得养家。”

  到了午夜三时,出摊的菜贩越来越多。由于儿子还在外面进货,七十多岁的刘奶奶出来替儿子先看着摊子,一边麻利地剥着玉米一边和来进货的商贩议价。广西来的小两口带着不满一岁的孩子出摊,说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也不放心。对他们来说,熬夜卖菜已成生活的常态。

  蔬菜要经过多少地方才上餐桌?

  从东莞、清远、惠州以及韶关等周边蔬菜供应地摘下,由蔬菜公司卡车运输到莞城细村、石碣润丰和虎门富民等农批市场。在这其中,细村市场是东莞中心城区的主要蔬菜供应集散地,虎门富民和石碣润丰等农批市场主要为镇区供应蔬菜。在此之后,蔬菜再由菜贩运至塘贝等蔬菜批发市场,经过筛选处理送到居民区蔬果店和超市,然后进入千家万户。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广州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