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武冈市和合街,曾德良和老伴在扎纸店里。
原标题:扎纸匠曾德良:坚持到做不动为止
在武冈市和合街,曾德良的名字可谓人尽皆知。这倒不是因为招牌上印了这三个字,而是在于,曾德良一家五代人,在和合街传承了同样的手艺活——扎纸。
“扎纸匠只会越来越少,我要做到做不动为止。”曾德良说,如今有些店里在卖从江浙一带市场里批发过来的扎纸,“他们的生意要好得多。”
五代传承的手艺
77岁的曾德良满头银丝,他穿着一件蓝布长褂,裹着一条灰色围巾,坐在一条长凳前,和老伴摆弄着宣纸和油墨。
扎纸是曾德良家的祖业,从曾德良的曾祖父开始,便在和合街里以扎纸为生。到曾德良的儿子,已历时五代人。
曾德良的师父就是父亲,他一共带了四五个徒弟,但徒弟们除了曾德良,其余的都去世了,其子女们都没有继续从事扎纸这个行业,曾德良成为继承衣钵的“独苗”,也是武冈城里最年长的扎纸匠之一。
曾德良的老伴已年逾古稀,跟曾德良一样,她也是一名扎纸匠。平日里,老两口互相配合,共同操持着一间约20平米的店面。
扎纸的时候,曾德良的脑海里就会浮现一个画面:他和他的父亲、爷爷在一起扎纸,相谈甚欢。“扎纸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这是祖传的基业,不能丢。”曾德良说。
因此,曾德良也收了一个徒弟,是他的儿子。
儿子12岁那年,“师傅”曾德良手把手带着他入行,做了30多年,儿子掌握了父亲的绝大部分手艺。一座给死者准备的“四合院”,儿子一个人就可以完成。
但是,曾德良的儿子有点后悔当一名扎纸匠,“扎纸养家糊口还可以,但赚不到大钱。”他说。
曾德良的儿子并不想当一个纯粹的扎纸匠,三年前他开了一间家具店,因为这赚得更多,他的绝大部分精力便放在了这店上。现在他只有在“有订单”的时候才会扎纸,例如某位老人过世,他就会上门给死者扎纸屋。
曾德良的孙子今年27岁了,他没有继续从事扎纸,包括曾德良在内的长辈们也没打算让他学扎纸。他在帮忙经营家具店,等再过若干年,他或许就是这间家具店的主人。
曾德良的孙女在武冈当地一所最好的中学念书,她是家人们的希望所在——“念书出去才有出息。”
逐渐消失的原料
曾德良经历了扎纸匠的“黄金年代”。他还记得,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仅和合街一地就有20多位扎纸匠,如今整个武冈城还在从事手工扎纸的店铺只有大约11家。
曾德良说,他的店铺现在基本上只做死人用的东西,而在1990年代,他最多时一年要做6条纸龙灯,还有10多对灯笼。
最近十多年来,曾德良再也没做过纸龙灯和纸灯笼,门面上的灯笼都是在从别人店里买的,40元一对,相比纸灯笼性价比要高得多,因此曾德良每年换一对。
一条纸龙灯的价格仅数百元,但这是一次性用品,耍完后要烧掉,寓意龙升天了。尽管布做的龙灯售价高达2000元,但可以循环使用,因此大家更愿意购买布龙灯。
即便偶尔有人找上门来,希望曾德良做纸龙灯,曾德良也已有心无力——纸龙灯必备的原料玻璃纸(一种半透明的纸)已经买不到了。
没有了市场,加上核心技术不传外人,纸龙灯和纸灯笼的手艺就面临着失传的可能。曾德良的儿子还没有做过纸龙灯,整个武冈城里除曾德良以外,只有一人会做纸龙灯,是一位70岁的聋哑人。
机器也正在取代着扎纸匠们的手工,例如花圈,机器制作的花圈不仅精美而且可以折叠,携带起来方便得多。
好在,一些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扎纸匠的手工可以被复制。例如,原本纸上的神像需要曾德良用毛笔画出来,现在有人制作了雕版,他只需在雕版上涂上墨,用宣纸一贴,神像就出来了。
面临挑战的市场
事实上,年轻时的曾德良一开始并非从事扎纸,而是当了一名泥水匠。直到他发现,泥水匠每天一块多钱的工资,还不及扎纸匠赚钱的十分之一,他才想起重操祖业学扎纸。此时,曾德良已年近40。
凭着从小耳濡目染,以及爷爷、父亲等多位师傅的言传身教,曾德良逐渐在扎纸这个领域成为一个“角儿”。
“扎纸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曾德良说。
破篾是扎纸匠必备的技能,也是曾德良所学的第一课。曾德良说,破篾的时候,刀口对着自己的左手,一不小心手就被划破了。“手腕力度要掌握好,既不被刀划到,又不被篾割到。”
学会了破篾,接下来就是把纸粘到篾上。在没有双面胶的年代,得靠米浆,贴纸时,要把米浆涂抹匀称,这样纸张上才不会起褶子。
学会了这些基本功后,曾德良便开始制作一件完整的作品,从纸屋到纸灯笼再到纸龙灯。
这其中最难的当属纸龙灯,纸龙灯里最难的又以龙头龙尾为甚。曾德良介绍,仅做一个龙头就要花一天的时间,龙的角、眼睛都需要很细致的工作。他曾做过一条15米长的纸龙灯,花了整整10天才完成。
纸灯笼同样需要高超的技巧。纸灯笼变化多端,它们有的是方形,有的是圆形,还有的是柱形。纸灯笼上,还会印上财神,或者写上一些吉祥的话语。
与纸龙灯和纸灯笼相比,纸屋就显得简单得多,不到一天时间,就可以扎上一套“四合院”。
曾德良的祖传事业如今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他家的门面在和合街的中部,而一些靠近大马路的门面也卖跟他家一样的商品,它们中很大一部分不是手工制作的,而是从江浙一带的市场里批发过来的。“他们的生意要好得多。”说这话时,曾德良语气低沉,眼睛盯着远方。(记者 向佳明 武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