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把握语言的温度
2016-02-16 08:23:52
 

  近日,在强国道与泉州南路交口处看到一场多人围观的“骂战”,双方言辞激烈,内容不堪入耳。有过路人好心打圆场,却被“我愿意”、“你管得着吗”等驱赶意味十足的话语“堵”了回去。“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方式不仅能看出性格,更显示着个人修养,如何把握好语言的温度,值得思考。

  生活中,语言温度恰当与否影响沟通效果,如“不买就别碰”、“嫌贵就别买”等不耐烦的语言,令人不舒服,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而带有柔性词“请”、“您好”、“谢谢”、“对不起”等用语则显得更加友好、亲切,如春风化雨,令人心生温暖。

  古语有:“言为心声”,语言反映着人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要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更和谐,需要人们身体力行,从内心尊重他人,言语中减少火药味、减少戾气,多换位思考、多用文明词汇。这样才能促进同他人有效沟通,也为自己带来好心情。公共标语应当多接地气,留心为语言加温,以诙谐、轻松的口吻为人们做出提示,营造出友善的交往环境。

  但愿人人讲文明、懂礼仪、传温情,从说一句暖心话做起,传播正能量,让美丽武清的和谐之音永驻。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天津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