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莴苣丰收。
文/图 记者范步 杨念明 通讯员陈庆跃
“每天都在钻大棚,摘菜卖菜。”这个春节,48岁的徐志超与家人在自己的生态农业示范园里度过。
徐志超是鄂州市临江乡粑铺村人,示范园区在同乡的王埠村。2013年6月,他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流转了100多亩地建蔬菜基地。因为技术好,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蔬菜基地也成了临江乡生态农业示范园。
“这个年过得充实,我的莴苣每天要卖出万把斤呢。”12日上午11时,记者见到徐志超时,他正开心地在示范园里与来自大冶的蔬菜批发商李光明交谈。
“每天上午,李光明拖一车到大冶,下午我自己再送一车到鄂州。”徐志超说,春节期间城里新鲜蔬菜需求量大,完全歇不下来。
同样歇不下来的,还有常年在园区帮工的村民。
在一个蔬菜大棚里,七八个村民正有说有笑地忙活。65岁的彭淑珍一边麻利地把20棵莴苣捆成一捆,一边笑眯眯地说,“我们大年初一就来大棚采摘了。”
彭淑珍已经在这里打工3年,每天领取80元工钱。
旁边一位村民打趣道,“她现在是个有钱婆婆啊。今年过年,她给4个孙子每人400元压岁钱呢。”
大棚里顿时笑声一片。
种菜能赚多少钱呢?
徐志超没有隐瞒地算起了细账:这季莴苣去年12月种的,每亩6500棵,亩产约1万斤,每斤批发价1.5元,每亩收入1.5万元;莴苣之后种小白菜,每亩可以卖到3000元;然后,种薯尖等蔬菜,每亩上万元。
“每亩毛收入2.8万元。”徐志超说,100亩蔬菜,扣除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利润有200多万元。
经过三年合作,作为粑铺村人的徐志超,已与园区所在地王埠村村民建立良好关系。
“平均每天有20名左右的村民来园区做工,只要我这儿有需要,大家都会不讲条件地支持。”徐志超说,即使是大年初一,乡亲们也都欢欢喜喜地来帮工。
已是午饭时间,村民们将捆好的莴苣搬到李光明的车上,各自领了工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