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奔忙在路上 责任担肩头
2016-02-13 03:22:19
 

  本报杭州2月12日讯 (记者 陆遥)老单不差钱,可是这个春节,他比不少出租车司机都忙碌。仅大年初二一天,老单在杭州市区就跑了400多公里,忙到初三凌晨2时才回家。

  实际上,今年58岁的单国良是别人眼里的“单老板”。平时,老单雇了两位司机帮他开出租车,自己则在上海、杭州两地经营着不小的生意。

  很多人不理解,“单老板”为什么如此醉心于出租车事业。单国良告诉记者,作为1984年就开始跑出租车的老的哥,他对出租车的感情非同一般。

  “当时我们接的客人主要是外宾,可以说是不少外宾一下飞机就接触到的前几个中国人。”老单说,正是那段经历让他深深感到,“出租车不是普通小汽车,而是城市服务的流动窗口。”

  “这两天,的哥都回家过年了,我就自己来开车了。”老单说,除夕那天,他在杭州的大街上,看到不少人站在路边却打不到车,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城市服务中,出租车必须时刻待命,外地司机回家了,本地车主要及时顶上,尽早把旅途中的人送到目的地。”老单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年初一,单国良就开着出租车出发了。

  “我不是看哪里生意好,就去哪里;而是看哪里更需要我们,我才去哪里。”因此,单国良的车一空下来,就往火车东站、九堡客运中心等旅客集中的区域跑。大年初二,老单早上8时左右就出门了。这一天,仅火车东站他就跑了10多趟。

  在火车东站的出租车候客区,单国良接上了一位小伙子和他的母亲。单国良发现,坐在后座的这位母亲脸色不太好,就问:“前面不远处就是厕所,你们排了那么久的队,需不需要方便一下?”老人似乎被看穿了心思,感激地说:“我在这等了40多分钟,不能进也不能退,早就想上厕所了。”

  事实上,单国良的余热不仅仅发挥在出租车上,他还是九堡街道和事佬协会副会长。平时,街坊邻里有些纠纷,都会找这位热心人帮忙。如今,他还把乐于助人的品德传承给了下一代,女儿利用业余时间,也帮他一起做调解工作。

  “我也快60岁了,如果有力气做到80岁,就还能为社会奉献20年。”趁着拉客间隙,单国良和记者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只要还做得动,我就不能松劲!”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浙江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