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陕西一资源枯竭煤区欲成为中国的“鲁尔”
2016-02-11 12:36:34
 

  新华社西安2月11日电(记者付瑞霞)跟煤打了27年交道的王鹏戏称自己可能会转行当导游。作为一座资源枯竭煤矿的负责人,王鹏正为他的2000多名在职职工谋划出路。他认为,借鉴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转型经验,将煤矿改造成工业遗址公园,是煤矿实现后续发展的一个有力选项。

  王鹏所在的王石凹煤矿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东郊的群山中,始建于1957年,曾是西北地区最早、最大的机械化竖井煤矿。

  自2012年5月以来,全国煤炭市场连续三年波动下行。资源开采殆尽的王石凹煤矿,到了转型的生死攸关时。

  “去年5月份煤炭平均售价跌到了每吨128元,多出煤就意味着多亏损。此外,与陕北的现代化煤矿相比,我们的开采条件已经相当落后了。”王鹏说。去年10月,由于资源枯竭以及煤炭价格倒挂这两个主要原因,王石凹煤矿正式关井。

  记者来到王石凹煤矿看到,保存完好的前苏联专家楼、苏式选煤楼讲述着矿区的历史;整齐排列的餐厅、工人俱乐部、医院展现了曾经的荣耀;行人罕见的街道、空旷的办公楼、斑驳的运煤车则揭示了当下的艰难。

  王鹏说,煤矿关停后,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为2000多位职工和3800多位退休人员寻找出路。集思广益之后,他们拟将文化旅游业作为公司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挖掘“废铜烂铁”的文化价值,打造“工业遗址公园”。

  王石凹煤矿正是铜川这座资源枯竭城市的缩影。上世纪50年代,铜川因煤而兴,因矿而市,曾是西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也曾建起当时亚洲最大的水泥厂。然而,随着资源衰减,铜川遭遇了“矿竭城衰”的困境。2009年,铜川市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和全国其他的资源型城市一样,铜川转而开发自身的历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走上转型发展的道路,希望像世界公认的转型发展典范——德国鲁尔区一样,由久负盛名的煤炭钢铁传统工业区,实现向后工业区的转型。

  安邦咨询研究员刘枭认为,中国资源城市想学鲁尔并非易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往往与资源型国企的改革相互纠葛,成败的关键在于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