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钱学森图书馆新春展映优秀微电影
2016-02-11 01:41:51
 

  本报讯(记者 徐瑞哲 实习生 郑子愚)上海人过年必备美食是什么?煮上圆子、碎面条,配老菱、青菜、荸荠和肉汁,一碗香喷喷的传统年饭“贺年羹”就上桌了。昨天起,以贺年羹典故为蓝本的微电影《元日》等在钱学森图书馆展映。至23日元宵节期间,每到下午3时至4时,共有36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行进上海·精彩故事”微电影大赛获奖作品,分批在馆内免费展映。

  吃贺年羹的传统由何而来?《元日》揭晓答案:明朝某年新春,一位高官回乡给“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恩师唐时升拜年。唐时升见学生登门,心里又喜又急。喜的是学生当上大官,自己脸上添光;急的是家徒四壁,难以招待学生。他当即把灶上供奉神明的供品红枣、荸荠、老菱及碗橱里的冷面、圆子等,混合倒进锅里,烧成这道主食。吃完后,学生问及菜名,唐时升灵机一动说:“此为‘贺年羹’。”自此,新春吃碗贺年羹,成了嘉定乃至上海本地的特色民俗。

  此次优秀微电影公益展映的题材,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纪录片、故事片和动画片等体裁。其他如根据金山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毛俊事迹改编的《一念·一线》、外籍节目主持人杜海蒂《上海为家》的故事等。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解放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