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人情负担少了,家乡民俗变了”
2016-02-10 14:31:01
 

  新华社成都2月10日电(记者周相吉)新春之际,四川返乡农民工代作奎真切感受到家乡年俗的变化:人情往来送礼少了,这大大减少了他的“人情负担”。

  代作奎是四川安岳县岳新乡桃坝村村民,一直在外从事电器、净水器等行业的设备销售工作。2月初回到家后,就感到风俗变化。“以前这个时候很多人办酒席,送礼都是400元、600元。现在,大办酒席的人很少。”代作奎说。

  在岳新乡新田村,村民邓天明每年送出去的人情礼金,要占到家庭生产收入的一半以上。他说,农村办酒席的种类很多,除了婚丧嫁娶外,满月宴、生日宴、升学宴、乔迁宴,有的甚至买车都要操办一番。“人家邀请你,如果不去会被人家说成瞧不起人,礼少了自己脸上又挂不住。”

  记者在岳新乡采访发现,即使有的村民办酒席,也不收礼金,这在之前很少见。新田村村民文传刚修了新房,为了庆祝乔迁之喜,他向大家发出邀请,邓天明也在邀请之列。“但他打过招呼,说是图个热闹,不用送礼,送了他也不会收。”邓天明说,那天很多村民与他一样,只是买了一串鞭炮,既热闹又没什么负担。

  村民们告诉记者,这种变化是因为乡里“红白喜事理事会”机制的推出。2015年下半年以来,岳新乡在桃坝村、新田村试点运行“红白喜事理事会”,并制定了《红白喜事理事会章程》,党员干部、党员带头签订《节俭操办红白喜事承诺书》,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并在村民中广泛提倡。

  岳新乡党委书记刘毅说,乡里决定通过党员示范、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等举措,让村民自己做选择,结果村民高度拥护,并写进了村规民约。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