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6类“红包”小心有诈
2016-02-10 13:01:42
 

  本报讯(记者孙颖)春节抢红包抢到手软,网络诈骗也随之“量身定制”,中国网信网发布的最新一期网络安全动态提醒网民,遇到6类“红包”千万要小心。

  一是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如领取红包时要求输入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

  二是拆红包需要输入密码有诈。真正的微信红包,一般点击就能领取。

  三是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一起抢红包的活动,要求达到一定金额才能提现,这时候要格外注意红包页面的开发者是否正规,因为它很可能只是一种吸引粉丝的骗局。

  四是高额红包不可信。如果收到比如“666”、“888”之类的,基本可以确定是假的,因为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

  五是警惕“AA红包”骗局。这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的改动,并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眼,让用户误以为是在领红包,但实际上是付钱给对方。

  六是分享链接抢红包有诈。有些朋友圈分享的红包,点开链接的时候要求先加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X133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