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中国一些地方举办“民间春晚”传承历史民俗
2016-02-06 20:41:12
 

  新华社兰州2月6日电(记者屠国玺 梁军)看春晚、过大年,这是许多中国人的春节乐趣。记者近日来到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时,正好赶上当地电视台录制自己的“春晚”。

  会宁县委宣传部长王强说,他们的春晚是一场会宁民歌大荟萃。会宁民歌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没有黄土高坡上的信天游和花儿名气大,但却是一种原生态音乐,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

  今年60岁的马克选,是民歌春晚的主创者,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会宁民歌的省级文化遗产传承人。“会宁民歌是会宁人的精神家园,它与陇东山歌、洮岷花儿相互融合。人们在集体劳动时,会在田间地头即兴歌唱。既有独唱、对唱,还有集体合唱;既有歌,又有舞蹈,还有乐器伴奏。”马克选说。

  马克选生在会宁,长在会宁。从小就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还参加过文艺工作队,到田间地头给干活的农民唱歌跳舞。上世纪80年代师范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全县唯一的专职音乐老师。

  源于对会宁民歌的挚爱,从2008年6月份开始,马克选开着私家车,跑到村庄田野去寻找会唱民歌的老人。把曾经只能口耳相传的民歌,边录音边抄记,谱出曲调,整理成册。

  对马克选这样热心文艺民俗的传承者,当地政府给了很多支持。有时候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会和他一起下乡,寻访民间歌手、拍摄留资。2015年,马克选主编的《会宁民歌》出版,这是当地第一次对会宁民歌系统全面记录。

  在保留传统的同时,马克选还对会宁民歌进行创新改良,聘请专业歌手,用音响、灯光进行舞台包装,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将山间田野的民歌搬上了兼具灯光电的现代舞台,并在省会兰州成功举办了专场演出。

  而这次专场演出中的节目也成为今年县城民歌春晚的主要内容。马克选说,今年的县城春晚,演出人员来自社会各界,其中不少演出人员还是自己传帮带的徒弟。

  在会宁县,不只是城镇,在许多农村,自办草根春晚,也深受百姓欢迎。原汁原味的田园歌谣,积淀千年的历史民俗,在一台台“民间春晚”中得到传承和创新。

  时下,很多人对乡土文化的流失很担心,特别是一些传统的文艺对现代年轻人缺乏吸引力。会宁县城乡晚会虽然规模不同,但主题都和乡土民俗有关。这些扎根基层的春节活动,已经成为包容传统与现代的“大舞台”,让老民俗在传承中创新,让新文艺在交融中发展。

  按照马克选的计划,今后还将邀请一些知名歌手演唱,使会宁民歌“变身”为音像作品,通过网络新媒体,走进KTV,帮助传统的乡土民歌和民俗,走进现代听众的日常生活。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