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2月5日电(记者李荣)上海历史上中西文化“握手最早”的徐家汇地区,过年的气氛已很浓,而且有了新鲜事:最新开放的柯灵、张乐平故居,可以让游客“登堂入室”;当地的基层政府大院里,把具有历史风貌的建筑辟出公共展示厅。
“让历史重新带上新鲜感,年味儿自然而然就来了。”上海徐汇区副区长王宏舟这样认为。今年,沪上不少基层区县都操办起了“文化年”,各自挖掘当地历史沿革中的文化财富,让历史上的“好东西”重新为人喜闻乐见。
“想不到,名人故居有这样大的吸引力。还在整修的过程中,有市民知道了,特地赶过来,在门前望一眼,也觉得过瘾。”上海非遗保护专家宋浩杰十分感慨。他说的就是最新开放的柯灵和张乐平的故居。
近现代,上海以其“海派文化”的“磁场”,吸引了许多文化艺术名家在此生活和工作。上海正在全力保护这些名家旧居的文化资源,让其成为城市文化史的“客厅”。
以散文著称的柯灵先生故居和“三毛之父”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的故居,一处在复兴西路,一处在五原路,相去不远。此次整修开放的一个新理念是:让人们“走进”大师。
不再像以往名人故居参观时的“惯例”:到了书房等主体部分,都以“红线”拦之,让人只能远远一望,这两处故居参观者都能“登堂入室”,处在大师生活工作的“核心空间”里面,感受他们的风采和气息。今年春节7天长假,这两处故居都将向游客免费开放。
沪上的“文化年”,从中反映出的是城市理念的变化。“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的作用就会突现出来,从‘+文化’到‘文化+’。”王宏舟说。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正在“带头”,先行先试。此次,上海徐汇区政府大院里将向公众开放一处公共展示厅,这在全市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探索。政府与公共文化生活打通,政府的亲和力会更强。
据了解,这一处公共展示厅所在的建筑物,是1929年正式落成的徐家汇大修道院,在上海建筑史上是欧洲古典风格的代表作。新中国成立后,为徐汇区政府所使用。此次,按“恢复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找出历史图纸,恢复立面设计,地砖、壁炉、木百叶窗等细节也都一一复原。今后,恢复旧貌后的老建筑的一楼就成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叫做“汇展示厅”,除了展示徐家汇地区的历史沿革外,还将推出市民参与的体验活动,让政府与市民互动。
上海还在进一步把城市的文化空间释放出来,让公共文化空间“活起来”,并与周边的发展和市民生活融合起来。“文化的文章做不完,‘文化年’年味十足。”王宏舟已经在想今后的“文化春节”:夏衍旧居、草婴书房、上海音乐博物馆、唱片博物馆……城市文化“春晚”的“节目单”将会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