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赣南脐橙之困凸显中国农业现代化迫切性
2016-02-04 16:26:45
 

  新华社南昌2月4日电(记者钟群 高皓亮)眼下中国各地新春的氛围逐渐浓厚,但在中国脐橙主产区的陈洪却高兴不起来。

  59岁的陈洪,家住江西寻乌县南桥镇冠洲村。六年前,他开始种植脐橙、蜜橘,最多时家里将近1000棵果树。然而,随着黄龙病的大面积爆发,他前年砍了近三百棵果树,2015年又砍了六七百棵。

  赣南地区是中国脐橙主产区,脐橙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有25万户农民种植脐橙,从业的农村劳动力将近百万。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30多万赣南居民脱贫致富,也让赣南老区一跃成为国际上知名的脐橙产业基地。但随着2012年黄龙病的大面积爆发,如今赣南老区的脐橙产业正在经历一个寒冷的冬天。

  柑橘黄龙病是由一种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疫病,染病甜橙树的果实常表现为青果,病果的果汁味酸、淡,果实中心柱不正。果树一旦染病无药可治,只能砍除。

  据当地最新数据显示,过去3年间,赣南脐橙种植最集中的寻乌、安远、信丰三县病树砍除面积已超过三分之一。

  44岁的梅鼎荣是寻乌县南桥镇副镇长,分管柑橘黄龙病防治。他说,柑橘黄龙病过去也有,但出现如此大面积爆发,和产业的急剧、盲目、无序发展密切相关。

  “一亩田种水稻,收益最多不超过1000元,栽60株果树可卖8000元。过久了苦日子的村民,把山上、田间栽满,甚至连果园与果园之间的天然生物隔离带也开挖种树,大面积连片栽植。而一旦价格下跌,又弃之不管,失管的果园成为‘疫病’的爆发点。”梅鼎荣说。

  砍除黄龙病树主要在冬天,为做好疫病防治工作,老梅穿上迷彩服进村入户,动员惜砍的果农赶紧砍树,也批评执行任务不力的村组干部。在砍除病树过程中,有的好做工作,也会有“钉子户”,需要耐心做工作。作为果农,老梅和那些砍了树的果农们一样心疼,辛辛苦苦打理多年,一声令下就要砍了,唯一来钱的路也断了。

  “黄龙病防治最难的一点是统防统治,只要有一家不管,大伙都跟着倒霉。”老梅说,希望政府像当初引导脐橙种植一样,花大力气引导建设标准果园,帮助当地果农打赢这场疫病攻防战。

  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卢占军认为,赣南脐橙产业发展面临的尴尬反映了当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随着产业的急剧扩张,部分果农在对病虫害有天然阻隔作用的隔离带开挖种树,山顶山脚遍植,密不透风。”卢占军说,果农应改变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耕作模式,走生态建园的道路。

  在脐橙种植大县信丰县,当地政府正在试验通过飞机喷施农药控制黄龙病疫情。卢占军认为,机械化也是应对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必要举措,在赣南山区,老一代果农年岁已高,新一代农民更倾向于外出务工,愿意从事脐橙种植的村民越来越少。

  针对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当地政府从村里聘请果园管理较好的农民技术员,形成了“县果业技术人员+乡镇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的技术指导体系。为有效防治疫病,赣州还给农民免费发放无毒树苗,给砍掉果树的农民发放补贴。

  “只有走生态建园、合理开发的道路,赣南才能打赢这场疫病攻防战。”卢占军说。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