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的春运
“老牛”的春运
初见“老牛”是在北京南站17号站台上,远远看见一个逆光的侧影,四、五个大大小小的纸箱子半围着,旁边还放着手推式垃圾车,上面落着厚实的钢制保险柜。“老牛”其实不老,只是京沪高铁一队地勤组组长这个身份让他显得稳重老成。地勤组一共6人,分为2个班组,清一色的小伙子,最大的“老牛”不过也才36岁。地勤组主要负责京沪高铁列车备品的接送工作。
这是一个阴冷的北京冬天的清早,“老牛”已经在站台工作了两、三个小时。2016年春运第十日,也是“老牛” 供应春运备品的又一轮第十日。做好春运列车的后勤供应,年年如此;拉车搬箱子往返各个站台之间,日日如此。进入春运,临客列车开行,老牛的早班时间从6点40分提前到了5点50分,晚上也延长到了零点以后,休息的时间不过短短几个小时。“老牛”说又累又困到极致的时候躺在床上反而不能马上睡着,要坐一会,几个人唠唠家常,抽离开那个紧张的备货状态。“已经慢慢适应了。” “慢慢适应了”的意思是,“一天睡三四个小时也能起床了,也不困,生物钟已经调到这个频率了。”习惯这个频率,“老牛”只用了一个春运的时间。“老牛”其实不姓牛,名字里也没有这个牛字,他叫崔剑锋,但车队的每个人都觉得“老牛”这个称呼更适合他,他拥有这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
“老牛”清楚备品充足对于一趟列车的意义。08年,他曾作为列车长在车上为旅客服务,车上的一切用度都靠发车前站台备足。没人知道,在车上看的杂志、服务手册,甚至保险柜、垃圾车都是地勤组一趟趟搬上车的。北京南站第24号站台是地勤组的根据地,需要的备品都被“老牛”他们收拾妥当放在站台休息区。为了旅客能及时看到高铁列车服务指南和旅行杂志,“老牛”每天带着小伙子们搬着备品在站台之间来回奔波,给即将出发的列车补货。几个小时内体会一次冬夏交替,这在“老牛”看来稀松平常。刚从候车大厅下到站台的时候马上就能感到换了一个季节,风呼呼地、不见阳光地阴冷,在站台站着等车从库里开来的时候,慢慢从脚尖冷透了全身。补货完毕,9号站台的G115次列车刚缓缓地开出站台,“老牛”马上推着车一路小跑回24号站台备货,又一路小跑奔向6号站台,时隔半个小时,G13次列车满载着“老牛”他们补充的列车必需品开往上海。这时喘着粗气的“老牛”贴身的秋衣已经殷湿。粗算下来,老牛每天穿梭6-17号站台之间要走上万步,经他们亲手搬上列车的备品有1000多斤,相当于20袋大米的重量。遇到恶劣天气或是突发状况,要临时启用热备车,消耗品也都是紧急调配,忙不开了,“老牛”就让原本的三人组分开行动,一个人也像一支队伍。
高铁乘务组的姑娘们谈起“老牛”, 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但个个眼里都是感激。“‘老牛’心细,在24号站台休息室配备了小药箱、针线包,给在这里间休的职工提供方便;‘老牛’爱管‘闲事’,把我们的难事都当自己的事来办。垃圾车、平板车、保险箱损坏,‘老牛’就自己花钱去五金市场买配件,亲自动手鼓捣修理,省下来的维修费都是车队的减支成果。”去年以来,铁路开展“创效做贡献”活动,从此“老牛”欣然接受了大家给予他本组“省钱担当”的美誉。
每年春运一开始,站台上一眼望去就是欢愉的眼神和归心似箭的脚步。地勤组的小伙子们说,我们和“老牛”竟在不经意间吃足了140余顿春运备品运送完毕的宵夜,在其间所有的笑泪里,有我们一去不回的深情和念头,这是我们的缘分和兄弟情谊。“老牛”的念头从未改变,完成所有的工作回到家,重新见到爱人和孩子的那一刻,幸福感从心而发。岁月,总会厚待这样单纯的灵魂。
“老牛”的春运,是一种惯性的繁忙。这里目之所及的地方就是大片顶棚遮挡下的站台,一列列延伸向远方的轨道,还有站台外的一小片天空。剩下的就是等待,下一趟进站的列车,或是高铁车队发来的又一个指示。(张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