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一段“女孩怒斥医院号贩子”的视频热传于网络。视频中,早早排队却未挂上号的女孩,带着哭腔指责医院“黄牛”的猖獗以及医院保安的不作为。舆论关注下,当事医院发声否认存在内外勾结现象;市卫计委表态,对号贩子“零容忍”。北京警方昨日介绍,已展开连续查处行动,先后在广安门中医院、协和医院、宣武医院抓获号贩子12名。
医院“黄牛”由来已久,相关部门虽多次打击,但效果不彰。当事女孩的无助与辛酸,很多人都有共鸣。这也是为什么一则短视频能吸引如此之大关注的原因。眼下,人们对“黄牛”发起新一轮口诛笔伐,但指望短期内解决“挂号难”恐怕不现实。毕竟这里头的根本症结,在于医疗资源的供需不平衡,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医院早已成了“全国医疗中心”,供不应求的矛盾颇为突出。至于三甲医院的专家号,就更是香饽饽了。客观地说,只要这个症结还在,“挂号难”就会还在,“黄牛”的生存土壤也还在。
供需矛盾难以短期解决,但在现有条件下优化就医体验,却不能再等。就拿挂号乱象来说,眼下可着手之处还有很多。比如内外勾连现象,尽管医院往往否认,但与社会观感显然不符。为何同样排队,“黄牛”挂号如探囊取物,患者挂号却“难于上青天”?为何记者随机暗访都能发现猫腻儿,院方却总是一脸无辜?起码说明院方的内部管理存在漏洞。再如违法成本问题。相关部门“斗牛”的新闻并不罕见,但举措大多是驱散、罚款,最多拘留几天。在巨大收益面前,这样的违法成本是不是有些过低?正视这些问题,“斗牛”才有希望。
曾几何时,许多领域都如医院这般,存在“黄牛”且颇为嚣张。如今虽未完全绝迹,却渐渐式微,即便有冒险投机者,也十分收敛。这样的成效,要归功于技术和法律两大手段。这些经验,医院大可吸收借鉴。比如,引进现代技术,做到实名认证、关联诚信记录等等,从而让票号资源的分配更为公正透明,等等。此外,治乱还需用重典。不断织密制度笼子,不断加强执法力度,在高昂的违法成本面前,“牛脾气”自会锐减。说到底,“斗牛”不能只靠患者的怒斥,相关主体多花些心思,一个良性的就医环境方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