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小众”和“大众”的博弈
2016-01-25 06:17:12
 

  关注事件:《中国之星》舞台上不同的音乐类型

  核心观点:想要平衡音乐的专业性和节目的普适性,还需要时间来实现。

  东方卫视《中国之星》的舞台上一直存在着大众演绎和小众改编的交错前行,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是让观众更有代入感、认同感,还是要博得三位推荐人崔健、刘欢、林忆莲的认同?在上期节目中,谭维维“大动”崔健的老歌《飞了》,心情非常忐忑,“因为有可能我相信已经非常棒了,但是现场的人毫无反应。”而在最近某期节目中,孙楠凭借载歌载舞的《大秧歌序曲》直通晋级赛。看来,相比前卫的音乐实验,大众还是更易接受流行的音乐形式。

  在《中国之星》的舞台上,由于推荐人的音乐理念和坚持,不少歌手倾向于选择观众并不熟悉的歌曲作为自己的参赛曲目,比如吉克隽逸、袁娅维就演唱了不少观众第一次听到的歌曲,杨乐、谭维维更是每场都坚持自己的原创作品。而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歌手选择走“亲民”路线。比如孙楠先后演唱了《我是一只小小鸟》、《唯一》、《火柴天堂》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歌,许志安也演绎过《怎么舍得你》、《原来你什么都不想要》、《Amani》等能够引人共鸣的曲目。

  歌曲的选择对于一档音乐真人秀节目至关重要,刘欢也强调,《中国之星》不是硬要把“小众”推给“大众”,而是得到了一个平台,他们就要把握好这个平台。为此,他们在推荐歌手的选歌编曲上花了很多心思。崔健也表示,像是孙楠这种无甚变化的稳定发挥和无懈可击的唱功让他不够满意。

  歌手唱经典曲目虽然会令两位推荐人感到不满足,但观众却非常爱听。许志安就曾凭借《Amani》夺得单期冠军;孙楠一首热闹的《大秧歌序曲》也为他奠定了听众基础,提前晋级。观众喜欢听流行金曲,却也并非不能接受冷僻新曲。比如谭维维与华阴老腔的跨界合作便引发了强烈关注。吉克隽逸的《不要怕》和《那种女孩》虽风格迥异,也都凭借强大的现场感染力征服了观众。然而观众对音乐创意的接受程度仍有局限,太过前卫或实验性的改编往往让他们“不能忍”。

  《中国之星》为小众音乐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平台,也努力将各种不同的音乐类型放到观众面前。但对于当下的电视音乐环境而言,节目所做的尝试或许还过于前卫,对观众而言太过阳春白雪,一时间难以接受。想要平衡音乐的专业性和节目的普适性,还需要时间来实现。冯遐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晨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