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政
“这材料袋子更轻了。”在人大代表、中逸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李季名印象里,每次参会,拿到的材料袋子都会更轻一点。
他打开报到时收到的文件夹,里面全加起来也只有7件东西:议程、代表名单、上次人大会议的汇总、笔记本、工作手册、电话簿和一支笔。“现在挺好,以前常常会有一大堆材料,难免就浪费了。”他说。
这几年,北京市“两会”在会议材料上一直提倡“轻装上阵”。“八项规定以后,人大会议上的纸质材料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大会秘书组收发部门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人大会议上,会议文件从1300份压减到1000份,会议报告从1600份压减到1500份,参阅资料从1600份压减到1000份,“从总的份数上看,今年纸质材料压减了16.7%。”他说。
每次人大会议上,各个代表团的讨论会议内容都要形成简报,这一类纸质材料之前也是印刷上的“大户”。“这几年来,简报数量一直都按照50%的比例压缩,从1600份一路减少到了今年的200份,已经减到了极限。”这位负责人说。
材料要轻装上阵,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减少,更体现在细节上。记者注意到,对于今年简报的印刷,已经形成了规章制度,简报的期数、页数、字数,都实打实地被划上了“硬杠杠”。
纸质的材料少了,但关键内容并不少,换作更环保、更节约、更高效的新方式。之前,每位人大代表就已经拿到一把专有的“钥匙”,只要代表们把这个U盘插到电脑上,人大会议上各种报告、文件,甚至是各个代表团的简报,便能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