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30多年后野生鸬鹚再现滇池
2016-01-19 18:33:03
 

  新华社昆明1月19日电(记者白靖利)滇池管理局发布消息称,通过“四退三还”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滇池湖滨带植被覆盖率已达到80%,10年来提高了约6倍。滇池湖滨湿地物种数量显著增加,消失30多年的野生鸬鹚也再现滇池。

  “湖滨带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由农田、大棚和鱼塘变为湿地和林地,原有鱼塘已全部清退并转变为库塘湿地,农田和大棚用地则转变为生态湿地和林地。”据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何锋介绍,随着滇池环湖生态建设的开展,滇池湖泊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得到提升,滇池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恢复。

  2006年年底,昆明市开始实施包括退田、退塘、退房、退人、还湖、还湿、还林在内的“四退三还”生态建设工程。通过10年的努力,滇池湖滨带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80%,比建设前提高了约6倍。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滇池湖滨湿地的物种显著增加,由原先的232种增加到约290种,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消失的苦菜、荇菜等群落又重新出现。

  得益于滇池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时隔30多年后,研究人员近期在滇池草海区域再次发现3只野生鸬鹚。何锋告诉记者,野生鸬鹚现在数量稀少。

  随着滇池水质的改善,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也逐渐增加。滇池土著鱼种、濒临灭绝的滇池银白鱼种群数量开始得到恢复。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安莉介绍,从2011年至今,共在滇池放流鲢鳙鱼3500多吨、高背鲫鱼1亿尾,改变了滇池鱼类的生态格局。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滇池成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淡水湖泊之一,水质下降到劣V类。近年来滇池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与2010年相比,2015年滇池已由重度富营养变为中度富营养。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