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成都“新面孔”素描:三个关键词改写“成都印象”
2016-01-15 08:39:00
 原标题:成都“新面孔”素描:三个关键词改写“成都印象”

  中央和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相继召开,新时期城市的发展备受关注。“谁来建设成都”“建设什么样的成都”“怎样建设成都”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成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

  成都近年高标准推进城市整体风貌塑造,远洋太古里、万达广场等一大批精品街区和地标建筑相继建成,初步具有了“现代味”。但与北京、上海乃至纽约、巴黎等城市相比,成都城市形态仍有明显差距。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成都该如何发力?1月14日,成都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闭幕时,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详尽阐述了成都的考量与谋略。记者发现,未来成都将给人以“高大”“细腻”“活力”的城市印象。

  关键词

  高大

  大城市需要有“大开大合”的气魄

  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全省的首位城市,成都并不缺乏“高大”气质:1.23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400多万的人口,2014年GDP破万亿。

  但仍有不足:成都自建城以来,一直沿袭单中心的空间布局。过去一个时期,伴随高速的城镇化进程,人口高密承载、空间饱和的特征愈发突出,衍生出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等一系列“大城市病”问题。

  基于此,成都近年以及未来,将继续追求“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空间布局。在高水平建好天府新区、卫星城、区域中心城等新兴区块的同时,坚持框定总量,限定容量原则: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600平方公里以内,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20万人以内。

  与大城市相匹配的是大产业,成都已经开始向第二个“万亿级”冲刺。当前成都正谋划几件大事:在该市的东北部选择一定规模空间交给高新区托管,为高新区发展扩容增量,有效缓解高新区的资源环境约束,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覆盖面。同时,扩大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产业空间,提升新区产业承载能力,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提供有力支撑。

  大城市还需要有“大开大合”的气魄,在当今国际城市体系中拥有足够的影响力。

  有两组数据能够印证成都的国际影响力。一是成都的“朋友圈”:目前成都获批外国领事机构已达15个,是内地领馆第三城;二是成都的“财富圈”:26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蓉落户,成都与全球2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

  国际化大都市目标下,成都将积极争创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合作园、中德中小企业园、中法生态园等一批国际合作园区,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关键词

  细腻

  大城市需要有一颗“细腻”的心

  成都“高大”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细腻”的心。

  举一个例子。从2012年开始,成都就大规模整治井盖,成立全国首个“井盖办”,全面排查主城区1019条道路、80万个井盖,为问题井盖“动手术”——这一整治至今仍未松懈。

  成都市委认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考验的是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一些城市越建越大、越建越漂亮,但群众生活却越来越不方便。”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就必须用“大城市、细管理”的理念管理城市。“细管理”从何处着手?

  从去年开始,成都明确提出,要重新划分城市模块,建设街巷纵横、尺度宜人的“小街区”,打造便捷的、通透的、有人情味的城市。目前,成都已完成了锦江区锦江宾馆片区、青羊区文家片区、金牛区茶店子片区、武侯川音片区、成华关家片区等9个“小街区”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共计24.74平方公里。

  下一步,成都将按照产业复合、规模适当、职住平衡、服务配套的思路,在全市逐步推行“小街区规制”,让市民出门步行15分钟内即可解决各类基本生活需求。

  除了路面上,成都对“地下”的研究也不少。以排水管道为例,目前日本东京市中心面积约为621平方公里,地下排水管道的总长度超过15000公里,而成都中心城区地下排水管道不到5000公里。从短处发力,下一步,成都将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加快打造配套完善、现代智慧的市政设施体系,大力建设“海绵城市”、深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

  关键词

  活力

  大城市需要有活力四射的创业氛围

  从西汉首创脚踏织布机,到唐朝最早使用雕版印刷,从北宋发明全球最早的纸币“交子”,到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发行“蜀都股”——成都这座城市,表面上散发着舒适休闲的生活气息,骨子里却富含着改革创新的精神特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成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相继启动647项具体改革,日前已有585项顺利完成。

  据成都市委判断,创新日益成为决定城市地位和分工的核心因素,成为城市之间的“必争之地”。自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成都城市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发明专利申请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初步具备了同世界先进城市“掰手腕”的能力。前不久,成都由中央和省委直接“点将”,被确定为四川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依托城市。成都将此当做创新领域的头等大事,将结合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力争尽快形成一批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创业领域同样波澜起伏。刚刚过去的一年,成都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计划,“菁蓉汇”在成都区(市)县“巡演”,一个个孕育希望的创业项目登台展示。活力四射的创业氛围,也为成都赢来“中国十大创业城市“和“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城市”美誉。

  成都表示,未来将着力扮好“天使投资人”角色,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让更多的人才涌入成都,让更多的创客扎根成都。(记者蒋君芳 张守帅)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四川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