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男女合演天地宽
2016-01-15 03:59:17
 

  本报见习记者 董小易

  越剧,是仅次于京剧的国内第二大戏曲剧种,兴盛时,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有越剧团。与京剧大多表现帝王将相的传奇不同,越剧演绎的更多的是才子佳人的故事。也因此,柔美、纯情、温婉的越剧,在很多人印象中,就是“女人戏”。

  这也让越剧成为全国数百种剧种中,唯一走通全女班道路的。在过去的越剧百年里,相比“舞台十姐妹”等女班名角所呈现的流派纷呈,越剧男班演员能够红透半边天的,为数不多。近几年,随着文化大繁荣,越剧男演员、尤其是男女合演的发展再次备受关注。

  男女合演,是指在越剧舞台上,由男艺人饰演男角,女艺人饰演女角。它的历史远比越剧的起源要晚得多。

  翻阅史料不难发现,初创时期的越剧,其实并没有粉黛女子发挥的舞台,而是属于那些大胆而灵活的男班艺人。1906年农历三月,李世泉、钱景松等几位乡下艺人在浙江嵊县(今嵊州)东王村一处香火堂前“落地唱书”,敲响了越剧“的笃”作响的初声。当时村民的热烈反应,让聪明的男艺人们看到了一条谋生新路:搭台唱戏。

  短短两年时间里,由清一色男艺人组成的“小歌班”或“的笃班”,迅速席卷了绍兴、杭州,甚至走向了充满传奇故事的上海滩。1918年,男艺人们凭借精心打造的《碧玉簪》,让上海滩十里洋场的贵妇人和阔小姐看得哭哭啼啼,惹得她们把戒指、耳环、手链、银元纷纷抛上舞台,群情激动。

  那是男班艺人们的短暂辉煌。1923年,当男班艺人们把一群“髦儿”女子带上越剧的舞台时,他们不曾料想,自己的谢幕会是这样匆忙。

  在短短的十几年中,这群妙龄女子辗转城乡,轻歌曼舞,用一把甜美软糯的嗓音,把梨园春色唱遍了大上海十里洋场。清一色的女扮男装,让越剧成为当时200多个戏种中的一枝独秀。这群乖巧少女,更把越剧出落成艳惊四方的才女模样。而男班艺人们则悄然退场,没有波澜。

  男班演员再次出现于越剧舞台上,是1949年。那一年,第一个“男女合演”专业团队在浙江成立。至此,跨越了半个世纪,男女合演绵延不绝而又回音缭绕,终于再次在越剧舞台上崭露头角。当时,有人揶揄男女合演为“旁门左道”,亦有人赞誉男女班团体是“花开并蒂”。

  事实上,戏迷们对于越剧“女子戏”的印象实在过于根深蒂固。1982年,赵志刚凭借《何文秀》在上海一鸣惊人,这出事前未作太多宣传、也不大被戏迷看好的戏,奇迹般地声名大噪,一场又一场地加演,演到100场、200场,场场爆满。即使如此,依然有人接受不了赵志刚的男演员身份。1984年,赵志刚入围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遭到了一部分极端戏迷的场外围攻。

  在越剧新百年里,男女合演的时代意义更为浓重。它为抒情婉转的越剧,打开一个全新天地。正如赵志刚所说:“女子越剧很美,但是有局限性,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用女子越剧的方式演,适合吗?历史剧、现代剧、西方剧等,往往需要男女合唱,男女合唱毫无疑问会让越剧的路走得更宽。”

  戏迷对于男女合演也展现了更为包容的姿态。2014年,男女合演剧目《我的娘姨我的娘》为浙江越剧斩获暌违了多年的“五个一工程奖”。老牌男演员的坐镇,让这出戏展现了更阳刚、更具英雄气概的一面。90后越剧迷管雪丽深深沉迷其中:“这是我第五次看《娘姨》了,仿佛上瘾一般,一直想再看。”

  “未来,越剧将推更多顺应时代的全新剧目,面对新形势、新观众,大力发展男女合演将使越剧更适应时代之变化。”梅花奖获得者、越剧演员王滨梅这样说。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浙江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