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中国历史剧热销海外 传统故事探索国际表达
2016-01-14 09:48:46
 

  新华社杭州1月14日电(记者段菁菁)中国大陆历史剧《琅琊榜》在韩国播出余热未尽,另一部历史题材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横空出世,韩国、泰国、柬埔寨等地已抢先购得该剧版权。

  在海外市场对中国电视剧的刚性需求连续上涨的背景下,历史剧作为优势明显的产品类型,未来如何寻求更国际化的表达成为新课题。

  从《兰陵王》《宝莲灯》等传奇神话类古装剧,到《神雕侠侣》《鹿鼎记》《小鱼儿与花无缺》等根据经典小说改编的武侠剧……翻看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的历史,古装剧一直在推动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国产电视剧走出去。

  2015年,越来越多历史剧取代武侠穿越剧登陆海外荧屏:虽架空历史却“正剧范儿”十足的《琅琊榜》不仅在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播出,还登陆了非洲电视节,成为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重点推介剧目。

  正在央视热播的历史正剧《抗倭英雄戚继光》的版权也已销往韩国、泰国、越南、柬埔寨、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正在接洽中。

  唐人影视总裁蔡艺侬说,以往由于历史正剧在故事的生动性上不敌青春偶像等商业片,更因文化与地域差异,一度难以远销海外。

  在《抗倭英雄戚继光》总制片人刘志江的眼中,历史正剧是“用过去的故事,讲当代的情怀”。他认为,只有做到“以故事吸睛,以情怀动心”,才更能在海外观众中引起共鸣。

  有影评人认为,《抗倭英雄戚继光》正是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探索,为国内历史正剧走向海外指明了方向。

  并非所有“走出去”的历史剧都获得好评。2014年,大陆热播的历史剧《甄嬛传》在海外口碑平平,一度引起了业内对电视剧海外输出现状的探讨。

  在日本播出时,国产历史剧动辄60、70集的“文火慢炖”让习惯了7-12集篇幅日剧的日本观众无法接受;在美国播出时,压缩成6集的电视电影版本增强了情感线而弱化宫斗,导致与有关中国文化的细节和气韵被大大削弱。

  专家认为,文化产品走出国门不能简单粗暴地兜售。除了制作质量要精良,还要细致考量播出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受众的心理特征,在贴近性上下功夫。

  《琅琊榜》在“走出去”过程中也试图找到不同国家观众的兴趣点,与法国经典文学《基督山伯爵》相提并论以寻求文化差异的调和是该剧在海外成功的原因之一。有美国观众评价,《琅琊榜》虽是一部历史剧,但以“复仇”为主线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观众不需要了解很多的历史背景就可以理解。

  业内人士称,目前对于国产电视剧的出口还缺乏一套完善的机制。哪些电视剧适合“走出去”、如何“走出去”,都需要一套完善机制来规范解决。

  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影视作品首先要服务好国内观众。目前海外很多观众对中国以及中国历史的了解都来自电视剧。“如果对作品不把关,产品不过硬,走出去的越多,软实力越软”。

  此外,中国电视剧辐射地区仍然集中在东南亚、北美地区华人群体,其影响力尚难与欧美主流国家的电视剧相比。

  仲呈祥指出,未来还需要创作者把电视剧“走出去”作为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使命来对待,不断提高优秀电视剧的策划、制作水平,积极拓展营销渠道,逐步树立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品牌效应。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