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李刚:“为蓝天做加法”
2016-01-14 02:38:00
 原标题:李刚:“为蓝天做加法”

  “作为一名市民,我有这个责任,为了北京蓝天的加法、为了天气污染的减法而努力!”说这话的是北京市房山区政协委员、房安出租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刚。作为房山区纯电动出租车运营公司,李刚经历了不同寻常的一年。

  2009年,由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工程,即为“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为此,北京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决定在北京市各远郊区县成立纯电动出租车运营试点,房山区纯电动出租车运营公司为其中之一。

  2012年初,当时身为北京凯捷风公交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的李刚接到了承担纯电动出租汽车组建、运营、管理这一重任。

  “成立之初,我们就以‘倡导绿色出行、服务房山百姓’为工作宗旨,秉承‘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服务理念。”李刚说。也就是从当年起,李刚及他的出租公司开始了新能源产业的探索之路。

  当年4月14日,100辆纯电动出租车在房山区域内投入运营,房山区一举成为当时全市运营电动出租车数量最多的区县。

  “市民愿意乘坐吗?”“师傅们能赚到钱吗?”刚开始,李刚有点担心。

  “我们算了一笔账,纯电动出租车百公里耗电约20多度,折合20元左右,比传统燃油出租车运营成本便宜60-70元。为此,公司结合区内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制定出了纯电动出租车3公里起步价8元,超出每公里2元,不含燃油附加的收费标准。”李刚告诉记者。

  在房山,市民乘车距离一般在3公里上下,“黑车”大多收费15元,而乘坐电动出租车能省将近一半费用。另外,由于出租车是电动力,没了发动机的轰鸣声,车里也没有汽油味,一些易晕车的乘客上车后都感觉很舒服。因此,电动出租车很快就受到乘客的欢迎,并且常常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与此同时,李刚考虑到车辆要节省电池的电量损耗,就要减少空驶,于是公司开通了电话叫车业务,市民电话打到公司,车辆就近分配。每天通过电话叫车的数量约为300到500次,最高时可达到800次。从而通过运营数据,分析房山区市民出行用车需求量,将车辆运力进行及时调配。

  又便宜、又节能、又方便,新能源出租车在房山大受欢迎。

  2015年,公司作为纯电动出租车运营的先行者,在北京能源协会调研活动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并荣获北京新能源汽车体验调研项目“最佳组织奖”及表彰锦旗。

  点评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较2014年增长4倍。业内人士预期,随着部委和地方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组合拳逐渐形成,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仍将快速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

  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以及节能减排、治理空气污染的攻坚利器,将成为近几年、近十年的常态。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政协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