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篇
关键词 选择
“三农工作我有优势,想探索现代农业”
华西都市报:退休不安享晚年,却选择回来当农民,为什么?范敬超:当时我年满60岁,组织上安排我退居二线,到省政府参事室任主要负责人。但我拒绝了,这不是我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多年深思熟虑的决定。
华西都市报:那究竟是怎样的深思熟虑呢?范敬超:我是1948年出生的,属于“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从小就受革命传统教育。读初中的时候,我读了《人民日报》上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就立志要学习焦裕禄,尽力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
参加工作后,又深受红旗渠、华西村等先进典型的影响,感觉组织对自己的培养很不容易,有机会应该发挥所长多做一些实事。
华西都市报:去新的岗位一样可以做贡献啊?范敬超:从事“三农”工作我有优势。我参加工作近40年,先后在群团、党委、政府三个系统14个岗位工作,但都没有离开“三农”工作。自己对“三农”工作有感情,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如何做好“三农”工作也有很多心得。
2001年7月16日,我写的《大地回声——业主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调查》在四川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里面就提出了自己关于新时代下“三农”工作的想法。
华西都市报:所以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想法?范敬超:长期的“三农”工作,我发现当时的农村普遍存在困境:传统种植业效益低下,留不住年轻人,劳动力日益老化,撂荒地越来越多。我现在这些果园,以前也大多是荒坡,上面长满了杂草,“远看绿油油,近看没搞头”。
而相比之下,以色列、日本等国家的农业就搞得很好。有一次我带团到以色列考察,那里自然条件及其恶劣,到处是戈壁和沙漠,但当地人通过勤劳拼搏、依靠现代科技,创造了现代农业的奇迹。这对我刺激很大,我就想着有机会一定要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的新路子来。
关键词 落差
“我熟悉政府部门,但办事也会碰钉子”
华西都市报:从厅级干部到果农,有没有感觉到落差?范敬超:落差肯定是巨大的。我担任省政府救灾办主任后,成为一名正厅级干部,迈入了高级干部的行列。工作上主要是动嘴、动笔、动脑,有对口服务的工作人员,办公室宽敞明亮舒适,出门一般是“沙漠王子”,到地方上也会受到礼遇,食宿条件都会比较好。
家庭方面,我的老伴、女儿、女婿也是体制内的人,一家人的生活还算比较富足。我那时生活很规律,除了坚持洗自己的衣服,其他家务都做得不多,饭都是别人做好叫我。
华西都市报:回乡创业后呢?范敬超:完全不一样了。由于家里人反对,我是一个人回来的,没有助手也没有车。出门基本上是走路,晴天一脚灰,雨天一脚泥。自己做饭吃,不通天然气,就烧罐罐气,后来觉得贵,又改成烧柴禾,到灶下点一把火,要赶快到灶上铲两下。
记得刚嫁接树苗的时候,从外地请了18名师傅,他们清晨6点钟出工,我就凌晨4点起来给他们煮早饭。以前哪煮过那么多人的饭?
华西都市报:除了生活方式上的落差,有没有心理上的落差?
范敬超:这个倒没有。因为选择这条路,之前就是做了充分准备,考虑到了各方面的困难。刚才讲的生活上的困难,也是考虑到了的,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咬咬牙就挺过来了。
尽管我自己不觉得,但有乡亲们替我不值。1987年到青神当县委书记,我就离开了长期工作的井研。逢年过节回老家,都是车子来车子去,看到生活困难的乡亲,一般都会给100元、200元慰问金,大家都觉得我很风光。
这次回来创业,看到我经常灰头土脸,大家都问我“是不是有那么缺钱”?有一次,我给果树修枝没注意脚下,跌进了旁边的粪坑中,全身又臭又脏。邻居刘明珍看到,痛心地对我说:“何苦呢?你真是从将军到奴隶啊!”
华西都市报:作为老领导,在井研办事碰过钉子没有?范敬超:怎么没有?刚回来时,我就张罗着修水泥路,因为符合相关政策,申请了几万元补助资金。但这笔钱后来不知道去哪里了,只好又重新申请了一次,路也拖了一阵才修好。
还有一次,因为符合相关政策,从省上争取了40万元资金,用于解决村里的水源问题。这笔钱划下来后,工程却迟迟没有开工,说是地方上没有配套资金,准备拿到另一个镇去用于其他项目。这个钱是专项资金,怎么能挪用?我就去反映,结果后来才落实了。
不了解情况的人,可能会觉得我回乡创业会受很多优待。但实际情况是,当地对任何一个创业者,特别是有效益、有前景的创业者都会支持。我办一些事情相对顺利,那是因为我了解国家政策,熟悉政府部门的运作方式,能够事半功倍去对症下药。
关键词 老年创业
“敬佩褚时健的奋斗精神”
华西都市报:因为都是老年创业,又都是种水果,有人拿你和褚时健比较,你怎么看?
范敬超:我很老吗?(笑)我还没满68岁。我一直都很关注褚时健,以前工作时就知道他,卷烟也属于“三农”嘛。后来他出事,也通过新闻媒体关注过他的案子。再后来他的褚橙出名了,有朋友送给我品尝过,也有朋友送了我写他的书。
虽然没有见过本人,但我对他的创业还是很敬佩的。我觉得至少有两点值得学习,一是他的奋斗精神,74岁重新创业,需要很大毅力;二是他的标准化生产,也值得我们果园借鉴。但我觉得我也有优势,我的品质不比他的差,而且品种比他的多。
华西都市报:现在提创业和创新,都离不开“互联网+”,你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
范敬超:我们已经在开始做电商了,和乐山本地一个电商平台有合作。这些年,我们产量还不算大,销售上还没遇到问题,但以后电商肯定是重要的销售渠道。
华西都市报:创业这些年,你给自己打多少分?范敬超:经过7年多的艰辛创业,我目前的自我定义是“取得阶段性成功”。果品受到消费者喜爱,产业发展呈良性循环,带动了一批乡亲致富,稳步朝着“打造富民裕县大产业,探索现代农业新路径”的目标迈进。
目前的状况,比我创业之初时预想要好,我觉得可以给自己打90分。
华西都市报记者 丁伟